儲氣設施建設加速推進
儲氣設施建設迎來政策利好。近日,據發改委網站消息,為規范重點地區應急儲氣設施建設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管理,提高中央資金使用效益,推進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重點地區應急儲氣設施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專項管理辦法》(發改能源規〔2018〕1004號),該辦法明確了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范圍、下達方式、安排程序及監督檢查等相關內容。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隨著大氣污染防治、清潔取暖工作的深入,以及“煤改氣”工程的快速推進,冬季天然氣需求愈加旺盛。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全國冬夏季平均峰谷差高達1.71。受制于地下儲氣庫、管道等基礎設施,LNG逐漸成為調峰保供主力。后續幾年天然氣消費景氣度有保障,LNG進口量有望快速增長,LNG儲氣設施建設將會迎來高峰。
事件驅動 儲氣設施建設迎來政策利好
7月30日,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在國家能源局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快。協調境內外資源增加供應,已落實的2018年天然氣供應增量比上年大幅增長,并且向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地區傾斜。
李福龍提出,加快推進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重點工程和環渤海地區天然氣儲運體系建設,構建“全國一張網”格局,力爭今冬明春向北方地區增供量大于去冬今春增量。
李福龍指出,天然氣上游供氣企業儲氣能力建設規劃和方案正在加快制定。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棚戶區燃氣設施改造穩步實施。北方清潔取暖穩步實施,各地陸續明確年度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按照“以氣定改”的原則,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煤改氣”。
同日,發改委明確應急儲氣設施建設投資支持范圍。據發改委網站消息,為規范重點地區應急儲氣設施建設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管理,提高中央資金使用效益,推進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重點地區應急儲氣設施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專項管理辦法》(發改能源規〔2018〕1004號),該辦法明確了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范圍、下達方式、安排程序及監督檢查等相關內容。
6月13日,發改委下達重點地區應急儲氣設施建設2018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為支持重點地區到2020年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區域平均3天需求量的應急儲氣能力,近日,國家發改委下達了重點地區應急儲氣設施建設2018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用于北京、天津、河北等6省 (市)LNG儲氣罐及配套設施建設。
今年上半年,燃氣生產供應業投資同比增長10.2%,油氣開采業投資同比增長2.8%,煤炭采選業投資同比增長1.4%;電力熱力生產供應業投資同比下降17.3%,石油加工煉焦核燃料加工業投資同比下降7.9%。
行業現狀 多因素促進天然氣消費增長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并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和硫化物等。與其他一次能源相比,天然氣燃燒效率較高,其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煤炭的59%、燃料油的72%,是一種公認的清潔能源。推廣天然氣的使用有助于減少酸雨形成,舒緩地球溫室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環境質量。目前,天然氣已是我國城市燃氣的主要氣源,未來進一步提升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是大勢所趨。
2017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達237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31%。從消費結構來看,由于各省加速淘汰燃煤小鍋爐,我國實現工業用氣114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09%;其次,居民采暖“煤改氣”的推進驅動居民用氣實現用氣量46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1.98%。2017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約7%,較2010年提升2.6個百分點,但仍大幅低于全球24%的平均水平,加速推進天然氣利用任重道遠。
為推進能源清潔化,國家發改委于2016年12月印發《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要逐步把天然氣培育成主體能源之一,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達到8.3%-10%;天然氣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1億千瓦以上,占發電總裝機比例超過5%。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將提升至10%左右,到2030年將占比提升至15%左右。考慮到當前我國天然氣消費比例與目標值仍有較大差距,且短期內經濟復蘇有望帶來能源消費提升,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長空間十分廣闊。
近年來,受益于廣泛的需求、供給的增長以及LNG供應能力的擴張,全球范圍內天然氣消費增長勢頭強勁,具體來說新興亞洲國家和非洲國家工業化程度提高以及電力需求增長、中國煤改氣的持續推進,北美和中東地區低成本氣源的開拓,都給天然氣市場的持續增長帶來了有力支撐。2017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達到36804億立方米,相對于2007年的29645億立方米,增長24%,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中,占比約為23%,低于石油和煤炭,位居第三位。
根據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預測,2030年前全球天然氣消費需求年均增長率將保持在2.0%,而石油和煤炭需求的年均增長率僅為0.7%。IEA發布的天然氣中長期需求預測顯示,到2035年全球天然氣需求總量將達到5.1萬億立方米,占全球總能源需求的25%,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有望超越石油和煤炭。
投資機會 LNG儲罐建設市場規模巨大
近年來隨著大氣污染防治、清潔取暖工作的深入,以及“煤改氣”工程的快速推進,冬季天然氣需求愈加旺盛。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全國冬夏季平均峰谷差高達1.71。受制于地下儲氣庫、管道等基礎設施,LNG(液化天然氣)逐漸成為調峰保供主力。
2006年,我國第一個接收站——廣東大鵬LNG接收站建成投產。10多年來,我國LNG進口量快速增長。2017年,我國LNG進口量3829萬噸(折合520億立方米),同比增速達46.9%。我國超過韓國,成為居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二大LNG進口國,在全球LNG市場中的影響和作用日趨明顯。未來隨著我國天然氣需求的增長和天然氣市場的逐步放開,LNG進口量將繼續保持增長。
事實上,地下儲氣庫是調峰保供的最優選擇,但無論從建設條件、技術經濟性還是資源保障程度看,大力提倡LNG接收站應急調峰最為現實。截至2017年底,我國建成LNG接收站15座,進口能力5640萬噸/年。其中:中國海油2980萬噸,占52.8%;中國石油1900萬噸,占33.7%;中國石化600萬噸,占10.6%;廣匯和九豐分別為60萬噸和100萬噸,占比1.1%和1.8%。
目前我國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約71億方,僅為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的3%;LNG接收站罐容占全國消費量的2.2%,考慮下游城市燃氣企業和地方政府少量儲氣設施后,估算當前國內的LNG儲罐儲氣能力約71億方。申萬宏源證券估計,當前全國儲氣能力約142億方左右,在全國天然氣總消費量中占比不到6%。
此外,申萬宏源證券指出,LNG儲罐規模可大可小,應用廣泛。其中中小型儲罐(5m3-250m3)常用于民用LNG汽車加注站、民用燃氣液化站及工業燃氣液化站,單位預算成本約每立方米天然氣9-10元;中大型儲罐 (250m3-10000m3)可作為中小LNG生產裝置和地區LNG中轉、儲備中心,單位預算成本約每立方米天然氣3-6元;大型儲罐(10000m3-40000m3)可用于基本負荷型和調峰型液化裝置,單位預算成本約每立方米天然氣4-5元;特大型儲罐(40000m3-200000m3)常用于LNG接收站,單位預算成本約每立方米天然氣4-8元。為完成儲氣設施建設要求,未來三年我國將新增307億方LNG儲罐儲氣能力,以平均成本6元/方進行估算,未來三年我國LNG儲罐建設市場規模將超過1800億元。
對于投資標的,申萬宏源證券看好優質城市燃氣區域運營商,以及擁有稀缺LNG接收站的深圳燃氣、百川能源、中天能源、廣匯能源,建議關注LNG設備龍頭中集安瑞科、富瑞特裝、深冷股份、厚普股份。中信建投表示,未來國內天然氣需求提升是大勢所趨,整個行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時期。標的方面,推薦關注擁有海外天然氣資源,集團搶先布局LNG接收站的新奧股份;長期布局天然氣上游資源的能源行業巨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優勢標的藍焰控股、新天然氣;國內LNG分銷及物流龍頭恒通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