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資訊2021年第12期(總第396期)
發 展:天然氣市場將進入“質量為王”階段
綠 色:園區碳中和,這些城市已先行
專 家:這些地區率先示范產業集群脫碳
杭 燃: 提升傳播能力 講好“杭燃故事” 推動跨越發展
資 訊:液化天然氣市場信息
內部資料 免費交流 | 杭州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 科技信息部 |
匯編 |
天然氣市場將進入“質量為王”階段
“雙碳”目標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加速我國能源轉型和能源革命進程,倒逼能源清潔轉型。天然氣是碳排放量最少的化石能源,靈活性強,大力發展天然氣對于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意義。近中期天然氣發展環境是有利的,預計到2035年國內天然氣仍將處于增長階段。
同時要看到,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正式運營后,天然氣市場交易方式、商業模式、運行機制、市場制度、市場管理與監督機制等市場體系與運行規則將發生一定變化,各市場主體不得不調整運行模式和發展思路,以適應新的市場形勢。在內外部發展環境變化倒逼和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帶動下,未來天然氣市場將會不斷涌現新業務、新模式、新機遇,尤其是“雙碳”目標將推動油氣企業與非油氣業務的深度融合發展和創新。
總體來看,我國天然氣下游市場的競爭力度將不斷加大。一是外資企業的進入。2019年發布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取消城市人口50萬以上的城市燃氣、熱力管網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標志著對外資徹底開放下游燃氣投資,城市燃氣行業實現全面放開。外資企業將通過獨資、參股、合作等方式加速進入我國市場,發展天然氣下游業務。二是上游油氣企業的進入。油氣體制改革的目標是構建“x+1+x”體系,無論是上游油氣勘探開發還是下游領域都將開放,下游可以向上游延伸,上游也可向下游市場開拓。剝離管網業務之后,油氣企業難免會大力進入下游市場。三是城市燃氣工程安裝業務的競爭。工程安裝業務之前一般固定由城市燃氣企業來承擔,《關于規范城鎮燃氣工程安裝收費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建立完善公平開放的燃氣工程安裝市場,鼓勵具備燃氣工程安裝施工能力的企業依法取得相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資質后參與市場競爭,鼓勵具備安裝資質的企業跨區域開展工程安裝和改造業務,促進市場競爭。盡管短期內還難以看到更多企業進入這一業務,但是時間長了、改革推進了,城市燃氣工程領域的競爭者將增多。四是現有城市燃氣企業之間的競爭。目前國內下游城燃企業上千家,其中5家主要企業的市場占比超過6成,下游城燃市場進入集團化、規模化時代。未來競爭將主要是對現有城燃企業利益格局的重整,是存量市場的重新洗牌,或將出現企業重組和并購。五是其他非氣企業搶占市場份額。降低碳排放,實現“雙碳”目標一個重要的舉措是提高終端消費側的電氣化水平,未來要持續推進交通、供暖、工業、建筑等領域的電能替代工程。這些領域之前正是城燃企業重要的目標市場,它們電氣化水平的提高,意味著這些市場份額將被以電力企業為核心的其他非氣企業搶走。
可以預計,未來天然氣市場將進入“質量為王”階段。這個階段將是一個“大改革、全開放、多競爭、強監管、低收益”階段:資源供應日益充足,下游市場主體增多,競爭更加激烈,成本監審力度加大,收益有所降低。下一步,企業想要在市場中取勝,必須轉變經營理念,樹立市場營銷理念,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積極響應用戶用能需求,豐富新服務和新業務,大力提升服務質量。企業可以探索上下游一體化發展,要么與石油公司建立緊密合作甚至成立合資公司,要么與其他企業兼并整合等,擴大企業和市場規模,實現規模效益,降低成本,以保持企業競爭力。
(來源:經濟日報)
【主持者言】
“雙碳”目標不僅會帶來一場能源革命和技術革命,更會倒逼能源企業進行管理革新。杭燃集團作為城鎮燃氣經營企業,將面臨上游企業加速進入下游市場、現有城燃企業競爭加劇和其他形式能源搶占天然氣市場等多種惡略的外部環境。杭燃集團將堅持“客戶第一”戰略,提升杭城百姓用氣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優化服務質量,力爭在2021年實現“102用氣報裝標準”全覆蓋,“一站式”代建服務再加速。
園區碳中和,這些城市已先行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具體到地方甚至產業園,該怎么干?在福建福州,隨著綠色發展專項行動與一系列綠色低碳措施的實施,“碳”索綠色發展,新路徑漸明。
就在5月底,位于福州市福清縣的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傳來好消息,該產業園正式獲得由北京綠色交易所頒發的“碳中和”證書,標志著該產業園成為全國首個實現“碳中和”的工業園區。
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對此評價,首張“碳中和”證書的頒發,將為我國各行業、各產業園區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起到積極的引領示范作用。記者了解到,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引進了金風科技、東方電氣、葉片生產商LM、江蘇中車、中水電四局等多家海上風電產業知名企業,形成了風機、電機、葉片、構筑件等完整的產業鏈。按照“智慧園區、綠色園區”的定位,該園區致力充分利用當地優越的風資源、良好的光資源建設綠色、清潔能源,積極推進智能微網建設。
如今,利用廠房屋頂光伏發電,水蓄冷解決車間供冷,加緊安裝的兩臺大型風機7月份也將并網發電.“通過建設儲能與分布式光伏、提高可再生電力使用比例、加強節能管理、注銷減排指標等方式,助力園區實現碳中和。屆時,將建成一個自發自用、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綠色低碳’園區。”金風科技綠電專家劉昊告訴記者。“提高綠電消費比例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最有效、最可行的路徑,而以風電、光伏為代表,更具綠色、低碳的分散式能源,正逐步成為園區用能補給的新興形式。”長江三峽集團福建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雷增卷告訴記者:“我們通過測試風機、屋頂光伏、儲能裝置的多能互補,借助能源管理系統、水蓄冷等技術打造智能型微電網,最終實現抵消園區所排放的全部溫室氣體。”據悉,該項目全部投運后,年平均發電量為5360萬千瓦時,相當于每年節省標煤近6590噸,減少碳排放量約3.8萬噸。
福建之外,江蘇省首個以零碳為主題的產業園——無錫零碳科技產業園也于不久前正式揭牌。該產業園計劃在2025年底前,引進零碳領域科技企業1000家以上,培育能源托管、碳資產管理綜合服務平臺20個,新增零碳產業從業人員超1萬人。
記者近日在采訪中了解到,吉林省白城市正躍躍欲試,將零碳綠電產業園區建設作為減排行動的重要一步。“‘十四五’期間,白城市將以建設白城國家級高載能高技術基地為目標,規劃建設白城綠電產業示范園區。”吉林省白城市能源局局長張曉波表示,總體目標是打造代表吉林省高水平的碳中和綜合試驗區,體現碳中和園區的示范作用。
張曉波進一步介紹,該示范園區基本思路是采用“源網荷儲一體化”思路,整合全市2300萬千瓦風、光資源,建設一個“風、光、儲、氫”協同的能源互聯網,將白城綠電產業示范園區打造成為清潔能源供應基地和綠電產業基地,并最終形成低電價的政策洼地,吸引高載能高技術項目落戶白城,實現清潔能源的本地消納。
屆時,示范園區將可為區內綠色新材料產業園、綠色冶金產業園、綠色裝備制造產業園、綠色氫能產業園、綠色化工產業園、綠色大數據產業園、綠色食品及醫藥健康產業園等七大板塊提供120億千瓦時的綠色電能。
“今年計劃完成示范園區的規劃設計及獲批,啟動碳纖維產業園和風電場一期10萬千瓦及配電網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張曉波說。
事實上,根據相關研究,我國自“十二五”時期以來,已經陸續開展了51個低碳工業園區試點建設。“工業園區作為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工業部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須牽住的‘牛鼻子’。”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陳呂軍強調。
伴隨著“企業入園”工作深入推進,國內大部分企業,尤其是生產制造企業均將落戶于各類工業園區和開發區。“以前,在推進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方面,一些地方更多關注企業和產品本身,而對作為生產企業集合體——園區的綠色發展和建設相對忽視。”陳呂軍說,在持續推動企業綠色發展和產品綠色制造的同時,如何系統、科學對企業減碳和綠色科技發展進行管控和引導,園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和職能。
園區既要高瞻遠矚,充當工業減碳的引領者;又要立足當前,做入駐企業減碳的務實推動者。“一方面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高效低碳產業集群;另一方面要實施項目準入機制與碳排放清單管理制度,建立工業項目清潔生產審核驗收機制。”談及此話題時,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魏保軍如是認為。
有專家指出,首先,要全方位管理做好園區碳排放總量控制。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園區減碳規劃和具體實施計劃,如明確園區碳達峰時間表、碳達峰數值、減碳路線圖、減碳實施措施等;其次,加速清潔能源替代,逐步減少化石類傳統能源使用比重,從源頭上推動碳減排。
“建議開展碳達峰示范試點園區建設。”陳呂軍提出,有必要選擇一批綠色發展基礎好、產業體系優勢足、碳達峰意愿強、經濟實力有保障的園區,從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核算、制定碳達峰路徑規劃等方面開展示范試點,并爭取給予專項預算資金支持,在“十四五”期間形成一批在國內可引領、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碳達峰示范試點園區。
(來源:能源與投資)
【主持者言】
工業園區作為城市經濟的主要承載平臺和增長動力,被視為工業部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領頭羊、排頭兵。公開數據顯示,工業園區碳排放可達全國總排放量的31%左右。有消息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已經開始編制國家級新區綠色低碳發展規劃技術指引,不少地方也已開始躍躍欲試,準備建設“碳中和”。
市燃氣集團所屬城市能源公司具有豐富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和綜合能源系統建設經驗。公司應主動抓住“碳中和”工業園建造的時代機遇,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承擔相關建設和運營業務,擴大企業經營范圍。
林伯強:建議這些地區率先示范產業集群脫碳
通常來說,產業集群的所在地及周邊存在剛性且規模化的能源需求。不同行業、多個主要產業實體的集聚,可方便實現跨行業分工協作,并實施清潔、低碳、高效能源解決方案的大規模部署。
從規模上看,產業集群比工業/產業園區還要大;從類型上看,產業集群主要有兩種——跨部門產業集聚和特定部門產業集聚。產業集群的成功在于群內公司實體追求規模經濟和利益最大化。
首先,群內公司的分工協作提高了公司的全要素生產率;其次,產業集聚降低了群內公司的經營成本,如地理位置的相近可直接降低運輸成本。此外,產業集聚可以通過人們近距離的相互溝通促進知識的快速流通,以達到刺激創新的目的。而群內公司相互支撐所帶來的競爭力提升也會對群外公司產生影響。然而,在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資源集約使用和環境保護等約束。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脫碳勢在必行。
全國碳排放主要來源于第二、三產業的能源消費,各種高排放部門在地理位置的產業集聚,可以通過大規模部署、環環相扣的多元解決方案將加速這些部門的脫碳。單一的能源解決方案成本較高,但是在產業集群內部署能源方案可以實現規模化以降低成本,同時也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產業集聚更有利于通過在集群內回收和再利用廢棄的能源和材料,推動集群內的循環經濟。傳統產業通常采用一種“利用資源,生產產品,排放污染”的單向模式,特點是高生產、高消耗、高排放。產業集群則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將生產的廢棄物實現群內的循環利用,例如在中國內蒙古和陜西地區的鋁化工產業集群,采用煤發電、用電煉鋁、以鋁帶電、以電促煤的循環發展模式。產業集聚更有利于低碳技術的大規模布置和創新升級。當前中國低碳技術,例如碳捕捉利用與儲存(CCUS),在技術上可行,但是在經濟可行性上有待提升。產業集聚則可以通過大規模布置這些低碳技術,提高其經濟可行性,從而為這些低碳技術提供一個孵化的溫室。同時,產業集群作為提高區域創新能力的有效載體,有利于低碳技術未來的創新升級。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可先行先試。
個人認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都可以嘗試開展。如,長三角地區作為當前國家碳排放的一個重點區域,區域高耗能、高碳化的能源特征非常顯著。但與此同時,長三角地區也是中國綠色低碳領域發展的重要基地。在綠色發展方面已經有了扎實基礎,如長三角地區是中國光伏制造產業鏈最完整、產量最大、企業和從業人員最集聚的區域;在技術創新方面,該地區光伏、氫能、儲能等碳中和相關領域的產業規模和技術均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因此,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率先示范,形成規模效應,成熟之后逐步向全國推廣。
目前最大挑戰是缺乏政府引導,決策層在理念層面普遍還沒有意識到產業集群化脫碳的重要性。據我了解,在國外已經開始重視產業集群化降碳,而在中國其還僅是一個方向,還只處于實踐初期,面臨各種挑戰在所難免。
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源于能源的消費。一個可行思路是針對同地產業集群,通過創建一個靈活、有彈性和可持續的綜合能源系統,來幫助產業集群實現脫碳。該綜合能源系統不僅包括清潔電氣化、城市高效建筑和智慧能源基礎設施,也需要包含水、廢物和材料的循環經濟利用。
首先,需要提升綜合能源系統數字化水平,這是系統高效運行的關鍵要素;其次,提升產業群內電氣化和可再生能源應用水平。具體而言,可將一些中低溫度、壓力的工業工藝直接電氣化,以提高群內電氣化水平;充分利用周圍生產成本較低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和熱能,例如光伏屋頂、生物質發電和風力發電等,確保電力和熱源的綠色化;重視發展共享智慧基礎設施,例如微電網和儲能,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電力的靈活調度。
再次,重視發展氫能,將氫能作為無法實現電氣化的工業過程、建筑供暖和運輸的替代燃料。同時,氫能也可作為可再生能源的緩沖器,降低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的波動性,方便能源供應商跨部門調配和整合能源。需要注意的是,生產氫氣所需能源應盡可能利用最經濟的資源生產近零排放的氫氣。
最后,在產業集聚群內大規模布局低碳技術,將生產電力和氫氣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捕捉,再將捕捉到的二氧化碳重新利用到工業生產過程當中去,實現產業集群內的循環經濟。
(來源:中國城市能源周刊)
【主持者言】
根據專家分析杭州市所在的長三角地區具有顯著的高耗能、高碳化特點,因此長三角地區有必要盡早進行產業集群脫碳發展。專家提出一個可行思路是針對產業集群,創建一個靈活、有彈性和可持續的綜合能源系統,幫助產業集群實現脫碳。
打造綠色的綜合能源系統,需要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但更需要天然氣這種持續穩定的能源系統作為補充。杭州市燃氣集團在此背景下,將結合新能源的探索工作,在長三角地區主動參與甚至承接一些產業集群脫碳項目建設工作,開展綜合能源服務,努力實現從“城市供氣商”向“綜合能源系統服務商”的轉型。
提升傳播能力 講好“杭燃故事” 推動跨越發展
2021年6月26日上午,為提升傳播能力、講好杭燃故事,推動跨越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蘆俊在集團數媒中心主持召開杭燃集團“一司一片一墻(室)”評審會。集團領導班子成員,全資、參控股企業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辦公室主任及數字傳媒中心工作人員等共50余人參加。會上,14家單位匯報“一片一墻(室)”階段性成果,集團領導盧智宏、朱琴君作點評,金富根、王靖、俞峻、徐小冬、趙偉兒、嚴益劍提出完善建議。
蘆俊董事長指出,集團黨委高度重視“一司一片一墻(室)”工作,目的是提升各單位的正能量傳播能力,講好“杭燃故事”,推動企業跨越發展。此次評審會,是一次回顧、是一次檢查,是一次梳理和聚焦,通過“一片一墻(室)”展現了每個單位尤其是主要負責人的系統思路、概括能力和審美水平及對傳播工作的認識和態度。蘆俊從三個方面對各單位“一片一墻(室)”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要進一步提高認識。“一片一墻(室)”知一司,“一讀一談凝共識”。二是“一片一墻”要具備“戰略統一、發展歷史、企業產品、企業人物”四大基本要素。三是要注重“五個化”:場景多元化、節點數字化、產品顯形化、成效概括化、風格簡約化。要求各單位主要領導親自策劃、精益求精,7月底前完成“一片一墻”工作,9月底前完成(室)的打造,有關工作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來源:杭州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
【主持者言】
市燃氣集團“一司一片一墻(室)”這一工作的落實可以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增加合作者地好感和信心;可以獲得公眾的信賴,為市民創造一種舒心享受燃氣服務的心理;同時可以為公司吸引人才,激發職工的敬業精神,創造更高的工作效率。這一活動長遠意義在于效打造杭燃品牌,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液化天然氣市場信息
LNG市場上周全國LNG周均價為3789.68元/噸,價格下降 17.22元/噸,環比跌幅0.45%。其中,接收站出廠周均價3862.33 元/噸,價格下降 0.42 元/噸,環比跌幅 0.01%;出廠周均價為 3638.24元/噸,價格下降 44.90元/噸,環比跌幅1.22%。
根據預測本周LNG市場供應量或仍將有所減少。工廠方面,近期安全檢查力度提升,檢修停裝工廠數量仍有增加;此外局部地區氣源管道也有檢修計劃,或也將拉低區內 LNG 工廠開工負荷,預計整體 LNG 工廠開工負荷或仍有所下降,國產資源供應量也將隨之減少。接收站方面,進口成本居高不下,加之近期華北部分地區危化品車輛限行,后期接收站槽批資源供應量貨也有所減少。整體來看,預計LNG 市場供應量或仍將有所減少。
LNG 市場需求量或有所降低。近期 LNG 發電及城燃需求相對穩定,但與往年同期相比,目前LNG市場價格偏高,與替代能源的價差縮小,經濟性下滑,LNG 車用及工業需求有所減少;加之近期多地加強安全檢查力度,LNG點供需求也有所降低。綜合各消費版塊情況來看,預計本周LNG市場需求或也有所減少。
綜合整體供需情況來看,本周LNG市場供需或均有所減少,整體市場氛圍偏淡,預計近期市場走勢或將以弱勢盤整為主,局部地區或因出貨情況不一有所震蕩。
編 審:嚴益劍 評論主持:楊君、崔爽 | |
杭州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天目山路30號 網址:http://www.hzgas.com.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