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資訊2021年第24期(總第408期)
低 碳:“綠色校園”示范項目在南京高淳簽約
專 家:世界天然氣廉價時代已經結束了嗎?
杭 燃:聚焦“急難愁盼” 杭燃集團連續六年發布為城為民“十件實事”
資訊:液化天然氣市場信息
內部資料 免費交流 | 杭州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 科技信息部 |
匯編 |
城燃企業爭相發力新能源
根據水發燃氣的公告,瑞能電氣有意在2022年向水發燃氣子公司杭州水發派思儲能科技有限公司下達每年1GWh儲能產品的配套生產訂單,有效期5年。水發燃氣稱,可利用公司天然氣裝備制造領域積累的豐富項目管理經驗開拓儲能業務市場,為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港華燃氣亦在持續發力新能源業務。該公司稱,為配合中國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集團以光伏及儲能項目發展為基礎,持續推進“零碳城市”智慧能源計劃,擬通過資源分配,專注于發展智慧能源業務,借此進一步發展及擴充智慧能源業務。早前,港華燃氣已在公告中披露,控股股東中華煤氣擬將現有屋頂太陽能光伏系統業務轉讓給港華燃氣。
港華燃氣之外,幾大城燃企業中的新奧能源、華燃燃氣等也均已涉足新能源。
新奧能源在半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共有16個綜合能源項目完成建設并投入運營,累計已投運綜合能源項目達135個。另外還有在建綜合能源項目40個,其中包括13個總裝機容量為40MW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此外,集團亦積極開發利用低碳能源包括生物質、光伏和地熱等項目,及在長江中下游發展分布式清潔供暖項目,累計供暖面積為603萬平方米。”
華潤燃氣也稱,在深耕主業的同時,將圍繞產業鏈條延伸,挖掘客戶價值,加大對綜合能源、充電樁、加氫站等新業務的拓展力度,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能源供應及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水發燃氣在上述公告中坦承,該戰略協議中約定1GWh儲能產品中的電池模組等主要組件系公司外部采購或委托外部加工,公司目前尚無相關設計開發及PACK、BMS能力。短期項目整體毛利率不高。
在多位受訪者看來,對于深耕燃氣領域幾十年的城燃企業來說,跨行業進入新能源領域,不論是技術積累還是行業經驗,都不具備太大優勢。
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陳新松指出:“目前城燃企業轉型有兩種不同的模式,一個是基于原本燃氣主業的延伸,向與主業相關的上下游拓展。另一種是布局與當前主業沒有太大關系但都屬于能源領域的業務,比如光伏、風電、儲能、氫能等。這些跨行業的業務,可能更多還是基于收購或者借助外部力量來實現布局。”
“不管是光伏、儲能還是氫能,目前新能源市場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儲能還處在技術積累的階段,沒能進入大規模商業應用狀態;光伏已經經歷過幾輪起伏,棄風棄光現象尚未完全根治,并且進入門檻并不高,目前投資主體非常多,有投資過熱的趨勢;氫能則成本太高,商用較少,城燃公司現在投氫能,肯定不會有太好的經濟性。”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孫仁金表示,“對城燃企業來說,如果想要在新能源領域有一些成果,可能需要大量的技術研發投入,去解決目前的瓶頸問題。跟一些同樣在進行這些業務布局的大型央企相比,他們的技術、資金實力并不具備太大優勢。”
基于上述事實,受訪者對記者表示,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城燃企業布局新能源值得肯定,但在此過程中需要防范市場環境變化等各種風險。
在陳新松看來:“天然氣并不是一個夕陽產業,還有很長的路可以走,是實現碳中和之前可再生能源的最好伴侶,還是要保留天然氣主營業務。在這個前提下,適當發展新能源業務,并盡可能產生協同效應,這是一種比較好的戰略。”
“需要注意的是,進入新能源領域,就和原來不屬于同一個‘賽道’了。新能源領域基本上是完全市場化競爭的行業,各種‘打法’跟以前都會有比較大的差別。”陳新松說,“行業的監管、商業模式以及面向的客戶群體都跟原來不同。新能源領域競爭更激烈,市場環境當然也會有很大差別。不過同樣需要面臨政府的監管、同行的競爭,還需要防范不同模式、環境下可能的違規或違法風險。”
(來源:中國城市能源周刊)
【主持者言】
城燃企業水發燃氣日前發布公告稱,擬與中科派思等企業相關方共同投資成立儲能公司,開展儲能設備的研發、制造等業務。該公告發布一周后,水發燃氣再次公告稱,已與天津瑞能電氣有限公司(下稱“瑞能電氣”)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并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電化學儲能業務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除水發燃氣外,近日港華燃氣也發布公告稱,全資附屬公司港華能源擬以5.09億元的價格收購關聯方港華綜合電能旗下共31家智慧能源公司股權,其中大多為光伏、儲能相關企業。
作為相對清潔的傳統能源,天然氣近年來在我國快速發展,消費量持續攀高。但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大型燃氣企業也開始主動謀求向光伏、風電、儲能等新能源領域轉型。
市燃氣集團作為一家城鎮燃氣經營企業,在多年以前便開始布局分布式能源與合同能源管理等業務。近年來還提出能源供應從單一向多元化轉型和能源結構從化石能源向可在生能源轉型的策略。在未來發展中,公司依然會守好主業,持續發展天然氣業務。同時也會加大新能源的研究、應用和市場擴展的力度。為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
“綠色校園”示范項目在南京高淳簽約
近日,南京高職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高職園能源公司”)與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南京高淳港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合力創建國內首屈一指的高水平“綠色校園”示范項目,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簽約會上,蘇浙區域辦總監、高職園能源公司常務副總王碩結合集團智慧能源方向,重點向與會領導介紹了本次合作的具體內容:未來雙方將在智慧宿舍生活、智慧零碳光伏、智慧節能減碳、校企協同共育、產學研聯盟共建等5個領域深化合作,共同在校園光伏、校園熱水供應、直飲水、洗干衣、空調托管、充電樁、智慧路燈、中水回收利用、校區節能管理、學校綜合能源智慧管理平臺建設等方面積極落地成果應用,并整合雙方校企優勢,共建校企科研實踐聯盟,全力推進雙方在能源課題研究、優質學生社會實踐、就業培訓上的合作創新,實現互惠雙贏。
蘇浙區域副總裁姚禮進代表集團執行副總裁周衡翔表達對本次簽約的祝賀和期望:“高職園能源公司作為深耕南京高職園的環保低碳綠色能源服務商,要充分發揮規劃設計、施工建造、投資運營的優勢,進一步創新運行管理模式,助力南京高職園管委會、高職園內各高校推進‘綠色校園’示范項目建設。”
此次簽署“綠色校園”戰略合作協議,意味著蘇浙區域、南京高淳港華在“雙碳”大背景下,將積極把握時代機遇,與合作伙伴攜手并進,以實際行動加強與當地政府、重點客戶的深度合作,共建美好零碳生活。
(來源:港華燃氣)
【主持者言】
高職園能源公司與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簽署“綠色校園”示范項目。不僅包含了智慧零碳光伏和智慧節能減碳相關的設備設施建設,還包含了能源課題研究、優質學生社會實踐和就業培訓合作等多方面內容。是一種全方位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極具學習和參考價值。
在以往的發展中,市燃氣集團與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具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在此基礎上,公司可借鑒高職園能源公司與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合作模式,進一步深化推進校企合作模式,打造杭州市第一個“綠色校園”示范項目。
世界天然氣廉價時代已經結束了嗎?
2020年全球管道天然氣貿易量為4522億立方米,LNG貿易量為4879億立方米,合計為9401億立方米。俄羅斯管道氣出口量為1977億立方米,占世界管道氣貿易量47.7%。世界上天然氣出口量超過1000億立方米的國家有4個,超過2000億立方米的國家僅有俄羅斯一個。
天然氣消費量方面,歐州2020年消費量為世界第二位,數量達5411億立方米,占世界同年38228億立方米消費量的14.2%;歐州管道氣與LNG進口量分別為2112億立方米和1148億立方米,合計進口3260億立方米,占同年世界天然氣貿易量34.7%;由此可知,歐州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為60%。中國天然氣消費量位于歐州之后,2020年為3280億立方米,約占世界消費量的8.6%。當年進口管道氣與LNG分別為476.6億立方米和926.4億立方米,合計進口1403億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氣貿易量的14.9%,對外依存度約為42%。
中歐兩大天然氣消費與進口地區的進口量約占世界的一半。因此,中歐的天然氣貿易價格應該重點關注。
一個國家天然氣出口能力既取決于其生產能力也受制于國內消費量。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2020年產量為9146億立方米,同時,也是世界天然氣第一大消費國,2020年的消費量高達8320億立方米,占當年產量的91%,天然氣富裕量僅為826億立方米,當年實際出口量僅為77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
再看世界第二大天然氣出口國的卡塔爾,盡管其2020年的產量尚不到美國的1/5,但其國內消費量僅約占當年產量的20%,富裕量多達1363億立方米,當年實際出口量為1270億立方米。更為典型的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氣出口國的挪威,2020年國內消費量僅為44億立方米,約占當年產量的4%,富裕量高達1071億立方米,當年實際出口量為1110億立方米。
天然氣供應國家的未來動態如下:
俄羅斯:世界天然氣出口第一大國,2020年天然氣出口量達到2300億立方米,主要是管道氣出口;其LNG出口量僅有404億立方米。據央視新聞頻道2021年11月5日報道,俄羅斯諾瓦泰克北極LNG項目有3條生產線,每條產量為660萬噸/年,共計1980萬噸/年(約合273億立方米);將于2023、2024、2025年先后投產;其產量的80%將供給亞洲。 另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俄天然氣出口量將達到2900億立方米;到2040年,出口量將再增加16%,達到3360億立方米。
據莫斯科2021年5月15日俄羅斯政府網站消息,俄政府批準了2035年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發展的總體計劃草案,到2035年俄羅斯天然氣年產量將在8383億立方米到1.048萬億立方米之間,天然氣出口(包括管道和液化天然氣)可能在每年3300億立方米4720億立方米之間。此外,俄能源部預計到2035年液化天然氣年供應總量將為882億至1565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在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總量中的份額可能占到26.1%-32.6%的比重。
美國:世界天然氣產量第一位,其中,頁巖氣占比高達86%。盡管目前美國天然氣出口量僅為世界第五位,但是其LNG出口量已達世界第三位。據報道,至2021年2月,美國已經在建或者獲批的LNG項目共有1.37億噸(合1890億立方米),其中25.6%在北美。未來幾年,有可能問鼎全球LNG出口第一位。預計五年內美國的LNG產能將達到1.04億噸,出口能力將達到1228億立方米。
卡塔爾:目前在天然氣出口量與LNG出口量方面均居世界第二位。計劃到2026年將LNG的年產量提高約40%,達到1.1億噸,2027年進一步達到1.26億噸(合1739億立方米)/年的產能。屆時,極有可能由目前的世界第二位超過澳大利亞(1062億立方米,與美國爭奪第一位。
伊朗:據東方財富網2021年11月30日報道,伊朗將于未來10年內分別將原油產量和天然氣產能提升至500萬桶/日和15億立方米/日。2020年,伊朗天然氣產量為2508億立方米,約7萬億立方米/日。換言之,天然氣年產量將增加至2.18倍,達5475億立方米,具有雄厚的出口潛力。
中亞經合組織國家:該地區2020年的天然氣出口量為1063億立方米,其中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四位的土庫曼斯坦發展潛力頗大。據國內外的研究預測,2025年中亞地區天然氣產量將達到2674億立方米,其中土庫曼斯坦1800億立方米;出口量1644億立方米,其中,土庫曼斯坦1400億立方米;2030年,中亞地區天然氣產量將達到3206億立方米,其中,土庫曼斯坦2300億立方米,出口量2050億立方米,其中,土庫曼1800億立方米。
加拿大:作為天然氣出口世界第七大國,加拿大今年同時投資6條每條年產650萬噸的LNG生產線,合計年產3900萬噸LNG,并將于2年后投產。屆時,加拿大的天然氣出口量將超過1000億立方米。
天然氣消費地區和國家氣方面的未來動態如下:
歐洲:目前歐洲是除了美國以外的全球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地區。2020年的消費量為5411億立方米。2021年冬天的“氣荒”的反思與疫情結束后經濟復蘇,都將促進歐州天然氣消費量的增長。有專家預測,到2030年前,歐洲天然氣發電需求的峰值可能會增加39%,每年需求將達到600億-800億立方米。
中國:2021年天然氣消費量超過3600億立方米,僅次于美國、俄羅斯和歐州。進口量同比也將增長20%左右,預計為1680億立方米。2025年與的消費量預計將達到4800億-5000億立方米,進口量將達到2000億-2200億立方米。2030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預計將達到6500億立方米左右,可能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進口量將達到2600億-2900億立方米。2035年,中國天然氣產量可能達到4500億立方米左右,消費量可能達到7500億-8000億立方米;進口量可能達到3200億-3400億立方米,可能超過歐州,居世界首位。
日本:多年以來,日本曾經是全球LNG的最大進口國,2021年將中國超過。據報道,日本正在修訂LNG戰略發展規劃,計劃到2030年時,LNG進口量達到1億噸(1380億立方米)。
韓國:韓國是世界第三大LNG進口國,2020年進口量從上年的4075萬噸下降為3508萬噸(484億立方米)。與日本相似,其天然氣消費基本上均來自進口LNG。2019年韓國天然氣消費總量曾達到559億立方米,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占比為17%。根據韓國的電力發展規劃,2034年在發電方面將要多消費600萬噸(83億立方米)。
印度:印度作為世界第五大LNG進口國,2020年LNG進口量為385億立方米。
綜上所述,2020年亞洲LNG新增進口量1033萬噸,達到2.57萬噸(3547億立方米)。另據殼牌公司發布的《液化天然氣展望2021》預測,未來20年,世界天然氣總需求增長量將超過1.2萬億立方米。
從上述未來15-20年世界天然氣生產能力與消費規模的發展預測資訊可以得出結論:從長遠看,供需關系是基本平衡的,而且,供給能力還略大于需求規模。根據預測,世界天然氣的價格將有利于買方市場。換言之,天然氣價格較為低廉的時代并未結束。
中國天然氣的供需情況與價格走向預測。2025年,國產氣產量約為2500億立方米;進口管道氣1000億立方米(其中,中俄管道氣380億立方米、中緬管道氣120億立方米、中亞氣500億立方米;LNG接收能力2070億立方米(1.5億噸),實際進口量約為1.3萬噸(1794億立方米)。供應能力合計約為5300億立方米。完全能夠滿足同年4800億-5000億立方米的需求。
2030年,國產氣產量約為3000億立方米;進口管道氣進口管道氣1385億立方米(其中,較2025年中亞氣增加到800億立方米,中俄支線新增85億立方米);LNG接收能力達2億噸(2760億立方米),實際進口量約為1.8億噸(2484億立方米),供應能力合計為6869億立方米,完全能夠滿足同年6500億立方米的需求。
2035年,國產氣產量約為3500億立方米;進口管道氣1385億立方米(其中,較2030年,增加中俄蒙古管線的500億立方米);LNG接收能力達到2.5億噸(3450億立方米),實際進口量預計約為2.3億噸(3174億立方米),供應能力合計為8560億立方米。同樣能夠完全滿足同年7500億-8000億立方米的需求量。
由此可見,至少在2035年前,中國天然氣供需關系是平衡的,因此,價格也有長期維持穩定的基礎。值得一提的是,仍然需要長期堅持國家制定的關于天然氣的穩定協調發展的政策,嚴防人為的價格炒作。
(來源: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
【主持者言】
本文作者李永昌系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他對當前全球天然氣供需形勢做了全面的分析,對于燃氣企業制定國際天然氣貿易策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他認為探討天然氣價格走向還是應該觀察天然氣供給與需求情況與動向。道理十分淺顯易懂,天然氣供過于求時,價格自然低廉,供不應求時,價格必然走高。只有供需平衡時,價格才會保持平穩。從數據分析,未來世界范圍內天然氣的供需關系是基本平衡的,而且,供給能力還略大于需求規模。
市燃氣集團已經建成平湖獨山港LNG儲運站及接收碼頭,取得了參與國際LNG貿易的“入場券”。接下來公司宜開展國際LNG價格走勢研究工作。根據研究結果和國際貿易實情,開展LNG長協或現貨交易。
聚焦“急難愁盼” 杭燃集團連續六年發布為城為民“十件實事”
為進一步聚焦民生熱點、解決急盼難題。12月28日,杭州市燃氣集團(以下簡稱“杭燃集團”)發布2022年“為城為民”十件實事,涉及燃氣下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數智化改造、綠色亞運等工程,這也是杭燃集團連續第六年推出的十件實事。
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 “最多跑一次”跑出加速度
2017年,杭燃集團第一次向社會公開發布“為城為民”十件實事,聚焦破解百姓用氣過程中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五年來,燃氣服務的觸角越來越細,百姓滿意度的不斷提升。
圍繞百姓呼聲最高的“通氣難”問題,杭燃集團向社會公開承諾“讓景中村和城中村變身綠色能源村”、“消除老小區用氣空白點”、“實現鎮鎮通和村村通”。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杭燃集團天然氣用戶突破150萬戶,主城區氣化率達到94.7%,居全國領先水平。建設天然氣管道1310公里,運行天然氣管道超過8300公里,相當于繞西湖792圈;建成綠色能源站33座,杭州市75個城中村、23個景中村、27個鎮實現通氣,像安吉路38號市中心老房子、淳安縣下姜村偏遠鄉村,也實現了“杭燃供氣”。
杭燃集團堅定服務促發展思路,于2017年1月試點推行非居民用戶燃氣工程代建“一站式服務”,提供踏勘、設計、造價、簽約、施工、通氣“系統”解決方案,做到“減環節、減時間、減費用、減材料”。
目前,杭州小型規模公建用戶平均建設期從2016年的34天縮短為4.1天,一般中等規模以上的公建用戶平均建設期從43天縮短為13.2天,杭州用氣報裝營商環境最新考核排名全國第二。
消除安全隱患 筑牢城市燃氣保障生命線
從“藍色火焰”現場服務到“4+X”綜合服務,再到“三社聯動、安心安居”精準服務,五年來,杭燃集團現場服務總數達1436場,其中開展“三社聯動”活動233場,參加服務志愿者6694人次。
戶內燃爆數量從2019年41起到2021年的13起,隱患整改勸導用戶5.18萬戶,隱患整改6858處,更換無熄火保護裝置灶具698臺,超期燃氣具1645臺,現場更換超期膠管1.9萬根。
同時,為實施杭州主城區燃氣保障“網絡化、一站式”管理,杭燃集團對綜合服務站實行“一站式”近距離管家服務,構建城市燃氣安全“3分鐘出車、30分鐘內到達現場”快速保障機制,組建了杭州首支燃氣安全運營特勤總隊。
五年來,杭燃集團接警搶修4.1萬次,“330”標準實現3分鐘出車100%,平均到達時間22.5分鐘,燃氣管道第三方施工破壞數量逐年減少,管道保護機制已得到各方重視。
強化數字賦能 不斷提升市民品質生活
從線下服務廳到網上19服務廳、自助抄表,再到“杭燃碼”,28項燃氣業務“一次都不用跑”。五年來,杭燃集團“19網上服務廳”活躍用戶超過120萬,訪問總量超1619萬人次,每月有近30萬戶用戶通過19服務廳或“杭燃碼”進行自助抄表。
與此同時,杭燃集團建成了國內燃氣行業首個兼具智慧燃氣運營管理和數字賦能民生服務兩大功能的綜合性“杭州燃氣數字”平臺,5個亞運會場館4個區域燃氣管網實現安全預警自動控制管理,為“杭州亞運”增添新保障。
為進一步提升市民品質生活,讓溫暖工程惠及更多家庭。杭燃集團著力探索解決南方冬季供暖,創新推出了“南方家庭分戶式供暖”定制化服務模式,主城區采暖用戶達11.4萬戶。
此外,為推進綠色能源文化深入人心,杭燃集團以“杭州綠色能源體驗中心”為主平臺、以“綠色能源之旅”為主抓手、以“燃氣安全學堂”為主內容,向市民推廣綠色能源文化和用氣安全知識,打造出24條“綠色能源之旅”精品路線,參觀人數累計已超過5.5萬人次。
2022年是“杭州亞運”年,據介紹,杭燃集團將繼續推出“為城為民”十件實事:一是打造安全工程,完成50處老舊管網鑄鐵管改造和6萬根橡膠管更換,提升燃氣運行安全;二是打造民生工程,完成十個(處)老舊小區管道氣通氣;三是打造綠色工程,實現蕭山國際機場分布式能源項目“綠色能源工廠”建成投運;四是打造燃氣下鄉工程,實現市域天然氣高壓管道建德全覆蓋;五是打造數智工程,完成20萬只民用戶智能表升級更新換代工作;六是打造共享工程,建成啟用濱江“杭燃優家共享空間”;七是打造公共服務均等化工程,讓更多杭州西部縣市區市民共享“同城同待遇同服務”;八是打造溫暖工程,繼續推出一萬套南方分戶式供暖惠民套餐服務;九是助力綠色亞運,建成啟用杭州首座氫能綜合能源站;十是打造燃氣教育服務工程,開辦線上線下“燃氣安全課堂”,推出非居民用戶報警器法治安裝維保一站式服務。
(來源:新華財經)
【主持者言】
市燃氣集團連續六年發布為城為民“十件實事”。這是對杭州市民的鄭重承諾,更是公司對自己的激勵。公司一直致力于構建與杭州城市國際化相匹配的綠色能源保障體系。努力發展成為跨區域發展的全國第一方陣公眾企業。公司將立足安全,提升服務,不斷創新,多措并舉,滿足市民對燃氣服務的期盼,承擔社會賦予的責任。
液化天然氣市場信息
12月17-23日全國LNG出廠成交周均價為4643.52元/噸,環比下跌212.90元/噸,跌幅4.38%。其中,接收站出廠周均價4853.88 元/噸,環比下跌467.38元/噸,跌幅8.78%。工廠出廠周均價為 4604.68元/噸,環比下跌91.94元/噸,跌幅1.96%。
國內LNG均價先跌后漲。供應方面,國內LNG工廠產量環比小幅上升,海氣到港量環比同樣有所增加,供應環境依舊偏寬松。從需求方面來看,隨著國內多地陸續受到冷空氣影響,部分城燃儲庫需求有所增加,上游挺價心態隨之走強,但部分地區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局部需求仍受限。
我國LNG地區成交價格漲跌互現。內陸LNG液廠開工負荷較為平穩,LNG接收站外輸槽批量較有所增長,但因低迷的下游需求和偏暖的氣溫影響,上游出貨情況欠佳,本周我國大部分地區成交價格仍保持弱勢運行。但受未來降溫預期及上游庫存壓力緩解等因素影響,我國部分地區價格有所反彈,降價區域降幅也有所收窄。新疆地區受區內工廠庫存較低及上游推漲心態影響,本周新疆地區成交價格漲幅較為明顯。
國內LNG下游接貨價多呈下滑走勢。各地區下游接貨價格除河北、內蒙古地區小幅上漲外,其他地區價格仍延續下滑走勢。但受降溫預期影響,各地區上游價格連續上漲,下游積極備貨和買漲不買跌心態影響下,各地區降幅較上周有所收窄。
根據預測,未來LNG出廠價格預測值為4812.37元/噸。冷空氣提振氣氛,LNG價格小幅偏強運行。下周LNG市場供應量或出現小幅減少。工廠方面,目前各地LNG工廠開停工計劃較少,若無氣源情況變動的影響,液廠生產將維持穩定,開工負荷大幅度波動的可能性并不大;接收站方面,即將帶來的大面積降溫已引發市場關注,隨著冷空氣和雨雪的到來,供暖所支撐的接收站氣化外輸需求將更加堅挺,LNG槽批量或呈現出減少之勢。綜上所述,預計LNG供應量或窄幅下降。市場需求量或呈現震蕩局面。一方面,出于疫情防控的考慮,目前部分城市已采取交通限制甚至封城等措施,由此對 L NG出貨帶來的影響在所難免;另一方面,面臨元旦的臨近,不排除部分終端為避免假期高速限行而提前備貨的可能性,且后期為進行春節電煤和供暖煤的儲備,拉煤車運力亦有提升空間。故綜合來看, LNG需求或出現震蕩。綜合整體供需情況來看,近期LNG供應量或窄幅下降,LNG需求量或持續震蕩。盡管近日國內的普遍降溫和降水預期是市場的關鍵因素,但目前來看天然氣供應仍在沉穩應對,工廠氣源和LNG季節性調峰需求的變動都還是未知數,冷空氣的影響更多在于心態的支撐和氣氛的提振。此外,公共衛生事件在各地的情況同樣不容忽視,由應急防控措施所帶來的出貨限制將對當地 LNG市場及價格產生明顯影響。故綜合各方面因素,預計近期LNG市場或偏強運行,但價格漲幅有限。
編 審:嚴益劍 評論主持:楊君、崔爽
| |
杭州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天目山路30號 網址:http://www.hzgas.com.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