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資訊2022年第19期(總第427期)
政 策:管道老化改造費用可計入燃氣定價成本
城 市:上海將推動公交環衛領域氫燃料電池示范應用
發 展:天然氣供需預測及未來趨勢
杭 燃:感謝支持 感動成就 增進友誼 面向未來
資訊:液化天然氣市場信息
內部資料 免費交流 | 杭州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 科技信息部 |
匯編 |
管道老化改造費用可計入燃氣定價成本
近日,《關于進一步明確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發布(以下簡稱“《通知》”),對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的工作提出具體要求,主要包括編制更新改造方案、精簡審批流程、施工安全、運營維護的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等“底線要求”和生命周期管理、修復開挖補償費用、氣經營許可證管理、運維管理是、城市地下管線管理立法工作等需攻堅的“難題”。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北京市城市管理委、水務局、發展改革委,天津市城市管理委、水務局、發展改革委,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委、水務局、發展改革委,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經濟和信息化委、城市管理局、發展改革委,海南省水務廳,各計劃單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發展改革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展改革委: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實施方案(2022—2025年)》以來,各地高度重視,積極部署推進更新改造各項工作。為扎實推進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統籌發展和安全,保障城市安全有序運行,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把牢底線要求,確保更新改造工作安全有序
(一)健全機制。健全政府統籌、條塊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明確市、縣各有關部門、單位和街道(城關鎮)、社區和專業經營單位職責分工,明確工作規則、責任清單和議事規程,確保形成工作合力。
(二)編制方案。在開展城市燃氣等管道和設施普查、科學評估等基礎上,抓緊制定印發本省份和城市(縣)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方案,原則上于2022年10月底前完成省級方案制定。各城市(縣)應明確改造項目清單和分年度改造計劃,要在掌握老化管道和設施底數基礎上,建立更新改造臺賬,確保存在安全隱患的燃氣管道和設施全部納入臺賬管理、應改盡改。嚴禁普查評估走過場,違法出具失實報告。
(三)科學推進。要區分輕重緩急,合理安排改造規模、節奏、時序,不搞“一刀切”,不層層下指標,避免“運動式”改造。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合理確定年度改造計劃,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系統謀劃各類管道更新改造工作,確保整體協同。嚴禁以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為名,隨意破壞老建筑、砍伐老樹等。
(四)用好資金。落實燃氣等專業經營單位出資責任,加快建立更新改造資金由專業經營單位、政府、用戶合理共擔機制。各地要提前謀劃下一年度改造計劃,落實更新改造項目,變“錢等項目”為“項目等錢”;要完善機制、堵塞漏洞、加強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確保資金使用安全。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涉及的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等,要嚴格按有關規定使用,嚴禁截留、挪用。
(五)加快審批。精簡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涉及的審批事項和環節,開辟綠色通道,健全快速審批機制。城市政府可組織有關部門聯合審查改造方案,認可后由相關部門依法直接辦理相關審批手續。
(六)規范施工。推動片區內各類管道協同改造,在全面摸清地下各類管線種類、規模、位置關系等情況的前提下,合理確定施工方案,同步推進城市燃氣、供水、供熱、排水管道更新改造,避免改造工程碎片化,造成重復開挖、“馬路拉鏈”、多次擾民等。堅決防止在施工過程中,因不當不慎操作破壞燃氣等管道引發事故,堅決防止過度或不必要的“破墻打洞”。
(七)確保安全。完善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事中事后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建立工程質量安全抽檢巡檢、信用管理及失信懲戒等機制,壓實各參建單位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責任。
(八)加強運維。嚴格落實專業經營單位運維養護主體責任和城市(縣)政府有關部門監管責任,結合更新改造加快完善管道設施運維養護長效機制。要督促專業經營單位加強運維養護能力建設,完善資金投入機制,定期開展檢查、巡查、檢測、維護,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健全應急搶險機制,提升迅速高效處置突發事件能力。
(九)用戶參與。督促指導街道、社區落實在推動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中的職責,健全動員居民和工商業用戶參與改造機制,發動用戶參與改造方案制定、配合施工、過程監督等。
(十)及時整改。建立群眾訴求及時響應機制,有關市、縣應及時核查整改審計、國務院大督查發現和信訪、媒體等反映的問題。確有問題且未按規定及時整改到位的,視情況取消申報下一年度更新改造計劃資格。
二、聚焦難題攻堅,統籌推進更新改造工作
(一)將市政基礎設施作為有機生命體,結合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建立“定期體檢發現問題、及時改造解決問題”的機制,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確保安全穩定運行,提升硬件質量、韌性水平和全生命周期運行效益。
(二)將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作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在地上地下開發建設統籌上下功夫,加強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道路橋梁改造建設、綜合管廊建設等項目的協同精準,補短板、強弱項,著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
(三)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落實地方出資責任,加大燃氣等城市管道和設施老化更新改造投入。有條件的地方應當通過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政策性開發性銀行貸款等,多渠道籌措更新改造資金。
(四)對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涉及的道路開挖修復、園林綠地補償等,應按照“成本補償”原則,合理確定收費水平,不應收取懲罰性費用。應對燃氣等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涉及到的占道施工等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政府性基金予以減免。
(五)結合更新改造,同步對燃氣管道重要節點安裝智能化感知設施,完善燃氣等管道監管系統,實現城市燃氣等管網和設施動態監管、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同步推進用戶端加裝安全裝置。鼓勵將燃氣等管道監管系統與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城市信息模型(CIM)等基礎平臺深度融合。
(六)加強城市燃氣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相關產品、器具、設備質量監管,強化源頭管控。推廣應用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從源頭提升燃氣等管道和設施本質安全以及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運行水平。
(七)城市燃氣、供水、供熱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投資、維修以及安全生產費用等,根據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有關規定核定,相關成本費用計入定價成本。在成本監審基礎上,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用戶承受能力等因素,按照相關規定適時適當調整供氣、供水、供熱價格;對應調未調產生的收入差額,可分攤到未來監管周期進行補償。
(八)結合更新改造,引導專業經營單位承接非居民用戶所屬燃氣等管道和設施的運維管理;對于業主共有燃氣等管道和設施,更新改造后可依法移交給專業經營單位,由其負責后續運營維護和更新改造。
(九)結合更新改造,嚴格燃氣經營許可證管理,完善準入條件,設立清出機制,切實加強對燃氣企業監管。推進燃氣等行業兼并重組,確保完成老化更新改造任務,促進燃氣市場規模化、專業化發展。
(十)結合更新改造,加快推進城市地下管線管理立法工作,因地制宜細化管理要求,切實加強違建拆除執法,加快解決第三方施工破壞、違規占壓、安全間距不足、地下信息難以共享等城市管道保護突出問題。
三、兼顧需要與可能,合理安排2023年更新改造計劃任務
各地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全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靠前發力、適當加力、接續用力,進一步加大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推進力度,加快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加強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保障安全運行,提升城市安全韌性,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安全、更舒心、更溫馨。
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按照“實施一批、謀劃一批、儲備一批”,盡快自下而上研究確定2023年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計劃,更有針對性做好項目儲備和資金需求申報工作,變“錢等項目”為“項目等錢”。要堅持早部署、早安排、早實施,2023年計劃改造項目應于2022年啟動項目立項審批、改造資金籌措等前期工作。
各省(區、市)行業主管部門要會同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單位,組織市、縣抓緊研究提出本地區2023年城市燃氣、供水、供熱、排水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計劃任務及項目清單,匯總填寫《2023年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計劃表》(見附件),報經省級人民政府同意后,于2022年10月20日前分別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各省(區、市)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計劃任務應符合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符合統籌發展和安全需要,確實在當地財政承受能力、組織實施能力范圍之內,堅決防止盲目舉債鋪攤子、增加政府隱性債務。
四、其他要求
(一)暢通信息溝通機制。各地要建立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信息溝通機制,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改進工作中的不足。要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全面客觀報道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作為民生工程、發展工程的工作進展及其成效,提高社會各界對更新改造工程的認識。
(二)建立巡回調研機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組織相關部門、行業專家,組成巡回調研指導工作組,聚焦破解難題,加強對各地的調研指導。各省(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可會同發展改革部門結合本地區實際,建立相應的巡回調研指導機制,加強對市、縣的指導。
(三)建立經驗交流機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對工作成效顯著的省份,重點總結其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政策機制;對工作進展有差距的省份,重點開展幫扶指導,幫助其健全機制、完善政策、明確措施。
(來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主持者言】
《通知》規定了更新改造投資、維修以及安全生產費用等,根據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有關規定核定,相關成本費用計入定價成本。并在成本監審基礎上,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用戶承受能力等因素,可按照相關規定適時適當調整供氣價格。該條是此次《通知》的創新之處,把更新改造費用與燃氣企業的定價成本、燃氣價格直接掛鉤,有助于增強燃氣企業更新改造的積極性,《通知》還規定了對占道施工等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政府性基金減免的優惠政策等,對燃氣企業是利好。
市燃氣集團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老舊管網的改造要求,并在集團內部發布《集團公司中低壓燃氣管道檢驗評估標準(試行)》。公司將組建隊伍開展杭州市中低壓燃氣管道檢驗,防患于未然,保障市民的用氣安全。同時主動與相關政府部門進行溝通,依照《通知》內容,將檢驗和改造成本費用計入定價成本,保障企業正常可持續發展。
上海將推動公交環衛領域氫燃料電池示范應用
10月13日,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湯文侃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表示,以數字化和低碳化為目標,上海將全面打造智慧交通和綠色交通體系。
在數字化領域,一是全力推動車路協同建設。目前全市已開放1299公里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車路協同道路已建成110公里,近期還將新增280公里,并在嘉定安亭、臨港產城融合區、浦東金橋等重點區域實現骨干道路車路協同率達100%,全力打造無人公交、無人配送等10個以上“車、路、網、云”協同應用場景。
二是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終端發展。力爭到2025年塑造3個以上具有上海標識度的品牌,打造10款以上爆款產品,產值達到5000億元,具有輔助自動駕駛功能汽車占新車生產比例超70%;具有高級自動駕駛技術在物流運輸、環衛、客運等方面實現應用。
三是全力推動交通服務融合。深化出行即服務(MaaS)系統建設,推動隨申碼、公交乘車碼和地鐵乘車碼“三碼合一”,為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提供“一碼暢行”服務,并逐步拓展至商旅文等出行場景,推動建立長三角一體化出行生態圈;完善全市公共停車信息平臺,實現停車服務“一網通行”,目前已接入全市4700個停車場和100萬個公共車位,計劃年底覆蓋所有市級三甲醫院,并將全面提升醫院停車預約、小區錯峰共享、智慧停車場等場景的市民體驗。推廣出租汽車“一鍵叫車”應用,幫助老年人叫車,目前已完成500個點位建設,后續將加大完善布局。
四是強化制度保障。出臺規范標準,推動高度自動駕駛智能汽車在特定場景實現商業化試運營;依托浦東立法優勢,推動無人駕駛在特定區域逐步實現商業化運營。
在低碳化領域,一是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到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預計超過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3500億元,占全市汽車制造業產值35%以上。
二是強化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2025年個人新增購置車輛中純電動占比超50%,公交汽車、巡游出租車等新能源占比超過80%;推動公交和環衛等領域開展氫燃料電池示范應用,2025年力爭達到1萬輛規模。
三是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提高充換電設施規模、運營質量和服務便利性,2025年建成充電樁76萬個,換電站300座,車樁比不高于2:1;適度超前布局加氫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各類加氫站超過70座,實現重點應用區域全覆蓋。
四是深化政策引領。出臺燃料電池汽車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加氫站專項規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等一系列政策,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持續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出臺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專項政策。
(來源:氫能觀察)
【主持者言】
擴大氫能公交和環衛車輛達10000輛,投運加氫站70座。這是上海市打造綠色交通體系的工作目標之一。氫燃料電池汽車在運行過程中只產生水,從根本上實現“零污染”、“零排放”的目標,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本次發布會,特別明確氫能在上海的發展目標,體現了上海市推廣氫能應用的決心。
市燃氣集團積極推進氫能應用,打造杭州亞運會示范項目——濱江綜合能源站,為亞運會用車提供氫源保障。與此同時,公司也應考慮亞運過后氫能站運營問題。公司應在政府的指導下,積極與市公交集團和環境集團對接,參考上海模式,擴大杭州市氫能公交車和環衛車應用規模。
天然氣供需預測及未來趨勢
2022年上半年,受價格、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形勢、煤炭供需形勢等因素影響,中國天然氣市場低迷,消費量從3月開始持續呈現同比負增長態勢,在此前的歷史中,中國僅有2020年2月出現過同比下降的態勢,連續多月同比下降的現象為歷史上首次。2022年上半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為1787億立方米,同比減少6億立方米,同比下降0.3%,其中4月份降幅最大,達到9.2%。
分行業來看,2022年上半年,在城鎮燃氣、工業燃料、天然氣發電和天然氣化工4大天然氣利用領域中,僅有城鎮燃氣消費量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增量為40億立方米,增幅為6.1%,主要集中在采暖用氣和居民用氣。工業燃料用氣同比下降10億立方米,降幅為1.4%,在2021年“煤改氣”工程大力實施的情況下,2022年上半年工業燃料用氣量依然同比下降。在4大天然氣利用行業中,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天然氣發電。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簡稱中電聯)發布的數據,1-5月中國燃氣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量為897小時,比上年同期降低212小時。主要影響因素除可再生能源發電、水電和太陽能發電等增加以外,煤炭供應寬松、天然氣價格較高也是影響燃氣發電天然氣用量的主要因素。化工用氣量較上年同期小幅降低,同比減少1億立方米。2022年一季度受春耕、出口等因素影響,天然氣化工廠產量增加;二季度在中國境內農需轉弱、企業檢修、化工品價格震蕩等因素影響下,天然氣化工企業產量同比下降。
長三角地區天然氣消費量較高,且主要集中在工業、發電等利用行業,疫情影響的主要用氣行業為工業、發電、公服和交通。江蘇、浙江、上海是中國排名居前列的外貿省市,2022年4月以來,均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響。三省市4月進出口增速較一季度均出現回落。尤其是出口,4月上海、江蘇出口增速分別為-43.8%和-15.1%。5月份長三角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2%,降幅比4月收窄超過10個百分點,但同比仍為負值。
從供應端來看,供應量特別是液化天然氣(LNG)供應量較上年大幅減少,其他氣源平穩小幅增長。2022年上半年國產氣繼續平穩增長,同比增速為6.2%;進口管道氣持續增長,同比增速為11.8%;進口LNG供應量大幅降低,1-6月LNG供應量僅為426億立方米,較上年同期減少128億立方米,同比降低23.2%。受LNG現貨大幅度減少的影響,2022年上半年中國天然氣總供應量較上年同期減少29億立方米。2021年下半年國際油價開始攀升,2022年3月份至今,布倫特原油價格維持在100美元/桶以上,中國進口管道天然氣和進口LNG長期合同皆與國際油價掛鉤,即使不進口高價LNG現貨,中國進口氣資源價格也處于高位。進口氣源尤其是天然氣現貨價格高漲之后,國內現貨LNG進口量大幅度降低,2022年上半年中國LNG現貨進口量不足上年的1/10,造成國內天然氣供應量減少。受上游資源成本高漲和供應量減少雙重影響,國內終端天然氣價格隨之上升,上海、北海、河源、漳州、柳州等多地市提高非居民供氣價格,湖南10個地市以及石家莊、梅州等多地在采暖季結束后延續采暖季非居民用氣價格水平。LNG價格指數也較上年大幅提高,其中3-4月全國LNG價格指數同比增速超過了100%,5月增速接近100%,而銷售量較上年同期明顯降低。
受進口LNG減少影響,沿海LNG接收站負荷率普遍降低。以新奧舟山LNG接收站為例,2021年1-6月新奧舟山接收站接收了25.4億立方米LNG,最大月(1月)進口量超過6億立方米;2022年1-6月僅接卸10船LNG(約10億立方米),下降幅度超過50%。隨著中原油田衛11、清溪儲氣庫等投產,同時結合市場疲軟態勢,2022年4-6月儲氣庫注氣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8億立方米左右。
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國際LNG現貨價格呈現持續上漲的趨勢,2021年10月份以后上漲到3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短期內漲幅高、漲價快,使得LNG現貨價格出現大幅波動,中國進口商不再依賴LNG現貨進口,有意提高長期合同量。2022年上半年LNG長期合同量達到17190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8130萬噸,增長97.7%。
自2004年西氣東輸管道正式投入商業運作以來,中國天然氣市場由啟動期步入發展期。盡管目前中國天然氣市場處于發展期,但天然氣市場發展呈現明顯的波動性、周期性變化,不同年份市場天然氣需求增長不同。尤其是2020-2022年期間,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與蔓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與實施、俄烏沖突升級等重大事件,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天然氣市場發展趨勢,天然氣市場增量走出“過山車”行情。目前中國天然氣市場正進入調整期,預計2022年全國天然氣消費增量僅為12億立方米,比上年小幅增長0.33%,增量與增幅均創歷史新低。隨著市場的不斷波動,未來中國天然氣市場在不同發展階段仍將呈現周期性變化。
從長期來看,中國天然氣市場成長性未變。新冠肺炎疫情終將被人類戰勝,俄烏沖突也不具備長期維持的因素,盡管經濟增速放緩不可避免,但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頂層政策的約束下,天然氣作為當前最為清潔的低碳化石能源和由“高碳至無碳”的過渡能源,未來15年內依然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中國天然氣市場將實現觸底反彈。預計2025年,中國天然氣市場需求量在4200億立方米左右,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將超過10%,2035年達到15%以上。
從供應保障方面來看,隨著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入,中國天然氣市場保供方式向合同化轉變,保供責任由上游逐漸向下游轉變,下游城市燃氣企業承擔的保供責任加大。合同化保供的核心是保障民生用氣的量和價,但民生用氣量在中國天然氣市場中的占比相對較低,不足30%,剩余部分均為非居民用氣。以往天然氣市場保供以三大石油公司上游資源供應方為主,為保障下游市場,合同外資源按照合同內價格執行。當前上游資源方的銷售策略為合同內資源保證量與價,合同外的增量氣以市場化的方式進行銷售,直接導致下游企業的購氣成本上升;并且下游城市燃氣企業作為終端市場的直接保供主體,資源獲取能力有限,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不足,合同外增量資源無法很好落實,合同化的保供方式無形中加大了下游城市燃氣企業的保供成本和保供壓力。
(來源: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
【主持者言】
2022年上半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同比下降,在中國天然氣發展歷史上首次出現。進口氣及終端氣價維持高位,LNG現貨供應量大幅減少。預計2022年全年中國天然氣市場需求量為3589億立方米,供應量為3623億立方米,供需處于緊平衡狀態,保障能力脆弱。12月為用氣高月,2022年12月中國天然氣供應大概率會出現缺口。雖然2022年中國天然氣市場需求疲軟,天然氣市場進入了調整期,但天然氣市場長期的成長性不變。
隨著油氣改革的不斷深入,天然氣保供方式向合同化轉變,上游與下游直接交易使得中間供氣環節減少,城燃企業承擔著保供的壓力。同時隨著天然氣價格不斷提升,城燃企業經營壓力日漸突出。在此背景下,建議政府推行天然氣價格聯動機制,并加大天然氣儲備力度。同時市燃氣集團將在政府的領導下,加快市場整合,形成“一張網、一盤棋、一體化”的供氣格局,樹立杭燃品牌,做大做優業務。
感謝支持 感動成就
增進友誼 面向未來
——杭州臨安杭燃燃氣有限公司召開2022年度第二次股東會,推動臨安區“規模化、一體化”油氣改革
2022年10月14日下午,杭州臨安杭燃燃氣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二次股東會會議暨溝通會在杭燃集團召開。會議商議決策了臨安“一城一網一企”規模化整合事宜。股東代表杭州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蘆俊,浙江大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陳振華先生出席會議。杭燃集團領導俞崇勛、朱琴君、周勤芳、俞峻、胡裕民,大華集團領導徐飛、汪東鳴、以及集團相關部室負責人和臨安杭燃班子成員列席會議參加相關活動。會議由杭州臨安杭燃燃氣有限公司董事長俞紅偉主持。杭州臨安杭燃燃氣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明匯報了臨安杭燃十二年企業發展概況和臨安“一體化”改革進展。會議審議并通過了《關于杭州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大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股權協議轉讓的議案》、《關于確定杭州臨安杭燃燃氣有限公司股權評估價格的議案》。
陳振華先生深情回顧創業時雙方領導和同志傾心傾力的艱辛歷程和12年精誠合作積累的深厚友誼,表示能源事業版塊是大華集團投資的重要一極,大華集團對臨安杭燃的發展傾注了心血,有很深的感情,對股權轉讓表示十分不舍。但大華集團將以大局為重盡力配合政府油氣改革。并對轉讓相關事宜提出了合情合理的希望和要求。
蘆俊表達三層意思。一是對大華集團表示衷心感謝。衷心感謝共同創業,衷心感謝信任支持,衷心感謝雙方委派的經營班子團隊和員工的勠力同心!二是對大華集團的大局意識表達三個感動。感動大華投資公司成就了政府油氣改革號召;感動成就了臨安區“一體化”改革順利推進;感動成就了杭州燃氣的主供、主導、主營的做大做強。三是下一步要切實做到兩個“好”。一要收好局。切實把股權轉讓工作依法依規落實好,把相關同志調整銜接好,繼續充分發揮中堅力量的積極性、創造性;二要續好緣。雙方要繼續維系好友誼,聯絡好感情,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蘆俊還代表集團向陳振華先生贈送“陶醉於神”書法作品和杭燃和山窰“紫氣東來”名家手繪陶瓷天球瓶,以表感謝和祝福。
(來源:市燃氣集團)
【主持者言】
臨安地區燃氣一體化改革是國家油氣體制改革的踐行結果。臨安地區天然氣運營將按照“統一身份、統一服務、統一品牌、統一價格”的要求將各項工作落實到位。統一品牌,引入“三張網”,它們是城鄉一體化供氣網、杭燃一體化運營網、數治一體化管理網,打造杭燃標準提升安全穩定供氣保障能力。實現地區燃氣市場優化重構,促進燃氣公共服務均等化,為臨安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全面、更可靠、更優質的綠色能源保障。
液化天然氣市場信息
海關總署全球貿易監測分析中心和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聯合發布的中國LNG綜合進口到岸價格指數顯示,2022年10月10日-16日,中國LNG綜合進口到岸價格指數為311.41,環比上漲70.34%,同比上漲122.59%。
美國天然氣市場震蕩下跌。供應端,美國本土48州天然氣總產量保持在每日1000億立方英尺以上。需求端,發電用氣量繼續下降,但居民和商業用氣量開始攀升,總體消費量略有增加,但仍處于季節性低位。出口方面,液化天然氣出口設施Cove Point繼續停產檢修,Sabine Pass產量下滑,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量小幅下行。庫存方面也印證了需求疲軟,根據美國能源信息局(EIA)上周四發布的數據,截至10月7日當周,美國天然氣庫存環比增加1250億立方英尺,但與過去5年同期均值相比,仍偏低約6.4%,基本面趨向寬松。天氣方面,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上周的天氣預報,美國本土氣溫將與往年同期相近,目前氣溫因素對氣價影響較弱。截至本周二(10月18日),NYMEX天然氣主力合約結算價格為5.74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周度環比下跌。
歐洲地區,天然氣價格繼續震蕩下行。供應端,北溪1線繼續停運,歐洲LNG進口量繼續保持高位,但接收能力仍然有限。需求端,氣溫開始下降,需求量有所增加,但需求量同比降幅逐漸接近歐盟設定的“減少15%”的目標。庫存方面,根據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信息平臺(GIE)的數據,目前歐洲地區儲氣庫整體庫存量占庫容比重已超過90%。在整體利空的基本面影響下,歐洲氣價承壓下行。截至本周二(10月18日),TTF主力合約結算價約合32.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周度環比下跌明顯。
東北亞地區用氣需求受到一定抑制。根據中國天然氣信息終端(E-Gas系統)發布的數據,上一日歷周,我國進口LNG到岸量約為109萬噸,同比下降。截至本周二(10月18日),由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評估發布的12月中國進口現貨LNG到岸價格為26.42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評論主持:楊君、崔爽
| |
杭州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天目山路30號 網址:http://www.hzgas.com.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