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資訊2023年第3期(總第434期)
國際:LNG進口現貨價格跌至一年來新低,可以抄底了嗎?
能源:中國新能源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分析?
行業:王震:天然氣行業發展潛力依然巨大
杭燃:能源公司健康驛站154kWp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并網發電
資訊:液化天然氣市場信息
內部資料免費交流 | 杭州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 科技信息部 |
匯編 |
LNG進口現貨價格跌至一年來新低,可以抄底了嗎?
受市場需求下降、供暖季即將結束等因素影響,中國進口LNG現貨價格跌至近一年來最低點。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數據顯示,2月22日,進口現貨液化天然氣(LNG)到岸價格為12.85美元/百萬英熱(約合2.95元/立方米),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7%;較去年8月高點降幅超八成。
“因俄烏沖突,去年國際LNG現貨價格反常高漲,今年屬于理性回落。”隆眾資訊天然氣分析師高鵬飛對界面新聞表示。
隨著冬季逐漸結束以及北半球今冬相對溫和的氣溫,近期全球天然氣價格均出現下降。
2月22日,荷蘭TTF3月期貨價格收于50.57歐元/兆瓦時(約合3.7元/立方米),同比下降超過38%;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3月期貨最低跌至1.96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約合0.45元/立方米),當日下跌約4.7%,創2020年9月以來新低。
數據來源: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
“當前進口LNG現貨價位處于合理區間,是大量進口的好時機。”高鵬飛對界面新聞稱,今年俄烏沖突對國際天然氣市場的影響已經減弱,國際天然氣價格會逐漸趨于相對平穩,直至回落到沖突前的價格水平。
在金聯創天然氣分析師王瑞琦看來,當前LNG現貨進口價格還未下行到低位水平,可能還會“降至10-12美元/百萬英熱(約合2.3-2.8元/立方米)。
中石油數據顯示,2020年,進口LNG到岸平均價格為1.65元/立方米,完稅價為1.8元/立方米,處于近年來低位。當年進口LNG現貨占到總進口量達40.5%。
近兩年,國內LNG現貨進口的占比顯著下降。
隆眾資訊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進口LNG現貨占到LNG進口總量的35%;2021年,其占比為32%,其余為LNG長期合同(下稱長協)。
這主要因為近兩年受能源轉型、俄烏沖突等因素影響,國際天然氣市場波動較大、LNG現貨市場風險增強,進口企業減小了其進口份額。
2022年8月26日,歐洲基準TTF天然氣期貨價格漲至338歐元/兆瓦時的歷史新高(約合25元/立方米);8月24日,國內LNG進口現貨價格達到年內最高值,為67.26美元/百萬英熱(約合15元/立方米)。
同期,中國LNG進口量也隨之減少。
海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LNG進口量6344萬噸,同比下降19.5%,其在進口天然氣中的占比下降,為五年來新低。
2016-2022年中國進口LNG數量,及其在進口天然氣中的占比。數據來源:國家海關總署。制圖:侯瑞寧
此前國際LNG現貨價格上漲,也促使中國企業加大了LNG長協的簽訂。
去年11月,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與卡塔爾能源公司簽署了為期27年的LNG長期購銷協議,后者將每年向中石化供應400萬噸LNG。這是目前中國簽約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長協項目。
隆眾資訊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LNG中長期協議和框架協議共計3217萬噸,占中國已簽訂長協數量的34.5%,是過去七年來LNG長協簽署量的總和。
據金聯創統計,截至2022年11月22日,2022年中國與全球供應商簽訂了14份中長期LNG購銷合同,合同量達1738萬噸/年。
談及今后一段時間國際LNG現貨價格走勢,多位接受界面新聞采訪的分析師均表示,整體將呈現下降趨勢。
高鵬飛預計,今年上半年國內進口LNG現貨價格會繼續回落,但下半年會有一定程度的拉升,主要是因為歐洲2023年過冬將增加LNG需求。
金聯創認為,隨著供暖季結束,東北亞LNG現貨價格將呈走跌趨勢,現貨價格下跌或將刺激中國買家增加LNG進口量。
“進口成本下降,將給國內LNG價格帶來下行空間。”金聯創表示,但同時要關注二季度國內經濟復蘇帶來的天然氣消費增長情況。
中國石油學會石油經濟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朱興珊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則預測,2026年后,國際LNG價格將恢復到正常狀態,但很難回落到俄烏沖突之前的價格水平。
朱興珊認為,未來三到五年,國際天然氣市場將重新找到平衡。俄羅斯的天然氣從歐洲轉而流向亞洲;歐盟為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疊加能源轉型需要,必將進一步減少天然氣消費量,全球天然氣供需將更加寬松。
(來源:界面新聞)
【主持者言】
2022年LNG價格大漲,導致能源企業生產成本壓力較大。今年以來,國際需求下降較快,LNG進口量增長,國際LNG現貨價格理性回落,價格下跌預期較高,對于下游能源企業來說,這是較大的利好。今年是浙江省天然氣改革的關鍵之年,杭燃集團應抓住LNG價格下行機會,適時用低價LNG作為管道氣源的補充,為企業提質增效。
中國新能源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是技術問題。新能源技術相對于傳統能源技術來說尚處于初級階段,尚未能夠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生產。例如,風能和光伏發電技術尚未能夠實現較高的發電效率和較低的生產成本。
其次是資金問題。新能源產業投資規模龐大,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由于目前我國金融體系對新能源產業的支持力度有限,新能源企業往往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
第三是市場問題。新能源市場尚未形成完善的產業體系,缺乏穩定的需求和價格機制。由于新能源產品替代傳統能源產品存在技術和經濟障礙,新能源產品銷售難度較大。
第四是政策問題。新能源產業發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規劃,但目前我國新能源產業政策支持不力,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指導。
據博研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有技術問題、資金問題、市場問題和政策問題。其中技術問題需要通過不斷的研發和改進來解決,資金問題需要通過金融體系的改革和創新來解決。市場問題需要通過市場規制和政策扶持來解決。政策問題需要通過政府規劃和政策支持來解決。
另外還有一些問題,例如:
電網問題:新能源產業發展需要先進的電網基礎設施,但目前我國電網基礎設施存在瓶頸,阻礙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環境問題: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保護環境,但目前新能源產業發展中存在環境問題,如風電場對鳥類造成的影響。
人才問題:新能源產業發展需要高素質人才,但目前我國缺乏專業的新能源人才。
總的來說,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較多,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通過技術創新、政策扶持、市場調節等措施來解決問題,推動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
另外,新能源產業發展還面臨著其他問題,例如:
產能過剩問題: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政策扶持導致了產能過剩,降低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產品標準問題:新能源產品標準相對落后,導致了新能源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足。
國外市場入局問題: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國外企業入局我國市場,對我國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壓力。
地方保護主義問題: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保護本地企業,限制外地企業進入本地市場,影響新能源產業的全局發展。
總的來說,中國新能源產業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繼續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標準,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競爭力,推動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
中國新能源產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1、可再生能源將繼續增長。隨著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可再生能源將繼續發展壯大,成為主要的能源來源之一。
2、電力市場將更加開放。隨著電力市場的開放,電力公司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市場化將成為電力行業的主流趨勢。
3、電力儲存將得到發展。隨著新能源發電的普及和電網的智能化,電力儲存將得到發展,成為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4、新能源汽車將得到發展。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將得到發展,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5、清潔能源將得到更多支持。清潔能源的發展將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成為國家能源政策的重要方向。
6、綠色建筑將得到更多關注。綠色建筑將得到更多關注,成為未來建筑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推動能源高效利用和環境保護。
7、能源互聯網將成為新能源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能源互聯網將通過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共享,促進新能源發展。
8、新能源融資和投資將繼續增長。新能源項目的高風險和高回報將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資金,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9、新能源產業國際合作將繼續加強。新能源產業的國際合作將繼續加強,通過資源共享和技術交流來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10、新能源產業將推動經濟發展。新能源產業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
(來源:網絡)
【主持者言】
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期在各項政策的刺激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新能源技術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新能源產業初具規模,發展速度逐漸變緩,也暴露出了發展中存在的許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成為了新能源產業發展需要面對的挑戰。今年新能源發展是杭燃集團全年的工作重點,在推進過程中我們將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逐一化解、各個擊破、殺出重圍,這是集團能源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王震:天然氣行業發展潛力依然巨大
在能源轉型加快發展的背景下,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和烏克蘭危機等因素的影響,2022年全球天然氣產量和消費量雙下降,我國天然氣消費也首次出現負增長。這引發了市場對天然氣發展前景的擔憂。天然氣行業發展拐點已至?這種擔憂會對天然氣行業產生哪些影響?油氣公司又該如何應對?為此,《石油商報》專訪了中國海油集團能源經濟研究院院長王震,聽聽他對天然氣未來發展的見解。
短暫下降不改天然氣行業長期向好趨勢
石油商報:這次負增長會是天然氣行業發展的拐點嗎?天然氣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王震:此次全球天然氣生產與消費的下降引發了天然氣是否將加快達峰甚至已經達峰的爭論。1月30日,bp發布的2023年《bp世界能源展望》甚至認為,在“凈零”情景下,全球天然氣消費已經達峰。2022年的天然氣產量、消費量負增長有其特殊性,預計中短期內,天然氣行業仍將保持較好的發展形勢。
一是隨著各國通脹回落、經濟預期向好,全球能源需求將回升,進而提升天然氣需求。二是新冠肺炎疫情、烏克蘭危機等因素對2023年天然氣價格的影響將逐漸降低。1月,全球天然氣現貨價格已出現大幅回落,各行業用氣意愿將回升。三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快速發展對儲能和電力調峰提出更高要求。四是烏克蘭危機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LNG貿易流向,而且貿易量首次突破了4億噸,達到4.05億噸,同比增長4.6%,便利的貿易方式必然會進一步帶動消費市場的增長。
從中長期來看,天然氣在能源轉型進程中將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進程仍將依賴化石能源,“煤轉氣”“油轉氣”將有效降低這一進程的碳排放。同時也要看到,前期能源轉型和低油價帶來的上游勘探開發投資嚴重下滑,將導致天然氣供應增長趨緩。
我認為天然氣行業的發展前景與參與者的努力程度有很大關系。我們需要對天然氣行業發展保持信心,加大天然氣上游勘探開發投入,關注天然氣發電減排技術,進一步延長天然氣行業的發展周期。
LNG價格高企抑制我國消費需求
石油商報:2022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首次出現負增長,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我國天然氣行業前景如何?
王震:2022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3663億立方米,同比下降1.7%,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也下降0.4%。這是我國天然氣現代市場形成以來,首次出現的消費總量和消費結構雙雙負增長。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全球經濟下行及部分新型經濟體崛起對我國出口產生一定影響,國際LNG現貨價格大幅攀升疊加國內經濟恢復速度偏弱,工業用戶用氣積極性降低。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進口LNG約6344萬噸,同比減少9.5%,由世界第一大LNG進口國變為第二大進口國。二是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增長影響發電部門用氣量。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繼續領跑全球,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均居世界首位。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顯示,2022年天然氣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2429小時,較去年同期降低258小時。三是煤炭對天然氣的替代。由于LNG價格高企,部分地區和行業出現煤炭對天然氣反替代現象。同時,我國煤炭產量再創歷史新高,2022年國內煤炭總產量增長了4億噸,約合2.8億噸油當量,也提高了企業用煤的意愿。
我國的資源稟賦特點決定了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安全托底保障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在當前階段,煤炭是“立”的重要基礎。但從中長期來看,“更高效、更低碳、更靈活”的天然氣是支持國家清潔低碳戰略實現的重要方式。隨著“七年行動計劃”的推進,2022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約為2206億立方米,同比上漲6.3%,國產氣供應能力具有很大潛力。同時,“全國一張網”基本成型,LNG接收能力持續提升,儲氣調峰能力不斷完善,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夯實了我國天然氣行業發展的根基。
加強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推動天然氣行業高質量發展
石油商報:如何更安全地推進能源轉型,促進我國天然氣行業高質量發展?
王震:烏克蘭危機帶來的能源危機讓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能源安全事實上是能源轉型的驅動力。可再生能源不同于高度集中的化石能源,能極大地提高各國能源自主性。推進能源轉型,也是在提高能源安全。但只有一種類型能源的能源系統無法抵抗復雜形勢下的各類沖擊,只有平衡好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關系,才能打造具有韌性的能源系統。
因此,在碳中和愿景下,我國天然氣行業依然機遇巨大。
從需求方面看,天然氣既是替代煤炭、實現低碳化最現實的選擇,又是可再生能源的“終身伴侶”,將對雙碳目標的實現起到關鍵作用。
從路徑上看,2030年前天然氣的主要作用是減污、降碳,助力我國早日達峰,之后隨著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快速增加,天然氣將逐漸與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成為可再生能源的有益補充。
從天然氣行業從業者的角度來看,我們要給消費者提供“可獲得(Availability)、運得到(Access)、用得穩(Assurance)、買得起(Affordability)、有責任(Accountability)”的商品,打造5A級天然氣產業鏈,才能推進天然氣行業高質量發展。一是落實資源基礎,進一步提升天然氣供應能力;二是持續推進天然氣管網、LNG接收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快多層次儲氣調峰體系建設,形成與我國天然氣行業規模相匹配的調峰能力;四是建立完善的上、中、下游天然氣價格聯動機制,加大市場開發力度,讓天然氣價格更有競爭力;五是健全天然氣產業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建立覆蓋全行業的監管機制,確保天然氣全產業鏈清潔、安全、環境友好。
(來源:石油商報)
【主持者言】
俄烏沖突帶來的能源危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天然氣仍是當前主要能源。雖然天然氣是化石能源,但與煤相比,它大大降低碳排放,是無可替代的清潔能源。十四五規劃中國家大力發展風、光、水等可再生能源,仍需要通過天然氣來調節能源峰谷負荷,因此天然氣行業潛力依然巨大。杭燃集團應不忘初心,繼續以天然氣為主業,并做大、做強、做深傳統產業。
能源公司健康驛站154kWp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并網發電
2022年2月24日上午11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義蓬街道義府大街1700號的錢塘健康驛站一期154KW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順利實現并網發電。杭州錢塘驛站承擔著杭州市防疫安全和亞運保障的重要作用,作為公共機構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試點之一,得到了市發改委、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城投集團、能源集團的大力支持。能源公司第一時間抽調專業骨干組建成立公共機構屋頂光伏項目建設工作專班,從前期現場勘探、項目設計到完成施工,成功并網發電,短短18天時間內一氣呵成,加速推進公共機構屋頂光伏項目,取得有效成果。
此項目運營期內預計發電總量為354.45萬kWh,年均發電量14萬kWh,年減排二氧化碳176.7噸,相當于種植1987棵樹。光伏發電本身不使用燃料,不排放包括溫室氣體和其他廢氣在內的任何物質,對環境友好,不會遭受能源危機或燃料市場不穩定而造成的沖擊,是真正綠色環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而分布式光伏建設,實現負荷側就近發供電,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進入和退出電網靈活,既避免了長距離輸電線路所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同時也節約了輸電成本。
根據杭發改能源【2022】92、105號文件精神,錢塘健康驛站154kWp分布式光伏項目為加快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高杭州市電力自給能力,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部署決策,邁出重要一步。
(來源:市燃氣集團)
【主持者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在浙江杭州,分布式光伏正在成為城市綠色低碳能源體系建設的重要推力。杭燃集團在《杭州城市燃氣事業可持續發展藍皮書》發布之際,在健康驛站光伏項目并網發電之時,堅持交流共商,合作共建的態度,為實現“雙碳”目標不懈努力,為杭州綠色能源發展“鼓與呼”。
液化天然氣市場信息
2023.2.17-2023.2.23日,東北亞LNG現貨價格繼續震蕩下落,周均價為14.627美元/百萬英熱,環比下跌5.72%,同比下跌38.77%,據此推測LNG現貨進口均價為6200元/噸(含增值稅及接收站加工費),低于國內進口槽批價格6636元/噸的水平,差值達434元/噸。本期中國LNG接收站進口綜合成本均價約為5643元/噸(含增值稅及接收站加工費),較上周下跌371元/噸,同比下跌6.2%。平均毛利為1048元/噸,較上期盈利擴大,國際現貨價格進一步走跌,同時與國際原油掛鉤的LNG長協下行,現貨與長協雙雙走跌導致進口成本下行。
本期LNG到船量增加且中亞管道氣正陸續恢復供應,氣溫回升采暖需求逐漸下降,城燃采購LNG補庫逐漸結束,供需面由緊轉松,國產LNG價格先漲后跌,周均價呈小漲趨勢;接收站價格漲跌互現,但高價補跌較多,因此周均價呈現跌勢。國產與進口LNG槽批價差繼續收窄。本期(2月17日至2月23日)國產LNG出廠成交周均價環比漲2.38%至6260元/噸,進口LNG槽批出站周均價環比跌0.94%至6636元/噸。全國LNG出廠(站)成交均價漲0.65%至6448元/噸。預測:中亞管道氣恢復正常供應,氣溫呈現回升趨勢,采暖需求減弱,另外兩會即將召開,部分下游工廠將減產或停工,需求或減少。另外,中石油泰安、黃岡兩大液廠計劃3月初復工并將逐漸恢復出貨,市場看空心態顯著,下周國內LNG價格或呈下行趨勢。液廠方面,利空因素逐漸顯現,國產LNG價格呈現倒“V”型走勢。上半周,多數液廠庫存低位加上成本上漲,主產地液廠趁城燃補庫積極推漲,進而帶動周邊區域液廠價格上行。但隨著中亞進口管道氣供應逐漸恢復,同時氣溫回升致采暖需求下降,管道氣供應由緊轉松,城燃采購LNG補庫需求逐漸結束。另外接收站為增加槽批出貨量繼續走跌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下半周供過于求的LNG市場價格呈現下行趨勢。接收站方面,為擴大槽批出貨量,繼續走跌促銷。廣東等部分區域終端需求恢復仍顯緩慢,同時考慮供暖季即將結束,各大接收站為增加槽批出貨量繼續走跌促銷。另外國網北海接收站窗口期資源方增加,以及江蘇啟東儲備庫前期儲備方因看空后市啟動槽批出貨,市場整體供應增加,競爭加劇,進一步壓制市場價格。
評論主持:楊君、曹博洲
| |
杭州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天目山路30號 網址:http://www.hzgas.com.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