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資訊2023年第14期(總第445期)
浙江:零碳甲醇點燃的亞運火炬有多牛?
能源:香港海上LNG接收站開幕 助力香港實現碳中和
行業:“川氣出川”再添新通道 國家管網集團川氣東送二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正式開工
杭燃:智能巡檢機器人在遼寧大連LNG順利投入運行
資訊:服務守亞運 老將展風采 潮起亞細亞
內部資料免費交流 | 杭州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 科技信息部 |
匯編 |
零碳甲醇點燃的亞運火炬有多牛?
秉承“綠色亞運”的理念,第19屆杭州亞運會開幕式點火環節同樣力求綠色環保。作為開幕式的高光時刻,主火炬點火儀式也備受矚目。
葉詩文、樊振東、徐夢桃、石智勇、李玲蔚,火炬在他們手中棒棒相傳。承載著全亞洲億萬人熱情的“數字火炬手”也來到主會場,與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順共同點燃了杭州亞運會主火炬塔。
此次亞運會的主火炬也藏了不少“秘密武器”。
開幕式創新使用了廢碳再生的綠色甲醇作為燃料點燃主火炬,助力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更低碳、更綠色的燃料登上國際體育舞臺,不僅實現了循環內的零排放,更是對“綠色亞運”的美好詮釋。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廢碳的再生利用,零碳甲醇也成為大型體育賽會新元素。
一.為什么是它?
點燃主火炬是大型運動會開幕式不可缺少的儀式之一。從1936年固體鎂金屬燃料到1972年首次引入液體燃料,再到1996年后火炬大多采用丙烷或丙烷混合物等含碳燃料,火炬燃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今天,隨著技術進步,對大型運動賽事火炬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注重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時,更開始關注火炬的使用環保性能。
甲醇是全球公認的新型清潔可再生能源,具有安全高效、排放清潔、可再生的特點,常溫常壓下為液態,運輸及使用安全便捷,也被稱為液態的“氫”,目前在全球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綠色零碳甲醇作為主火炬燃料除了環保,還具有安全、可靠、可視、經濟等優勢,如不易爆炸、儲運安全便捷;可持續燃燒、極端天氣不熄滅;火焰亮麗穩定、燃料和建設成本低,這些優勢完美契合了亞運會對點火裝置燃料高標準的要求。
零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本次亞運會實現從甲醇能源制備、甲醇能源輸配送體系、甲醇車輛應用的全鏈路閉環,提供了碳中和實現新路徑。
二.它從哪里來?
甲醇可以有效地把氫能、碳循環、電能替代、燃油替代技術結合在一起,是碳中和應用的重要環節。相比其他合成燃料,甲醇是目前最具成本優勢,并且技術成熟,可以快速推廣應用的燃料。
據悉,每生產一噸綠色甲醇可以消納1.375噸二氧化碳,實現了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和廢碳再生,我國相關設備及技術全球領先。
此次杭州亞運會主火炬燃料綠色零碳甲醇產自吉利投資建設的全球首個十萬噸級綠色低碳甲醇工廠。其利用焦爐氣中的氫氣,與從工業尾氣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綠色低碳甲醇,每年可生產11萬噸甲醇,直接減排二氧化碳16萬噸,實現了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
此外,吉利控股還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并由吉利遠程甲醇動力重卡提供運輸保障。
二.用它有啥意義?
甲醇燃燒高效、排放清潔、可再生,是全球公認的理想的新型清潔可再生能源,也極有可能成為破解能源安全和雙碳難題的“超級燃料”。甲醇是智慧能源,既可以由廢氣電再生而成,也可以由排放的二氧化碳轉變而來,還可以從垃圾、秸稈等生物質中合成,既可以智慧地應對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又可以有效地應對能源缺失所帶來的挑戰。
甲醇是實現能源安全、能源多元化的有效路徑之一。發展甲醇經濟不僅有利于碳中和,還可以推進能源結構變革,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若甲醇燃料應用規模達到3.5億噸以上,可將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降到30%以下。
此外,甲醇可以作為替代燃料用于交通運輸、發電和工業生產等領域,其能量密度高、易于儲存和運輸,并且可以與傳統石油燃料混合使用或直接替代燃料,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如果全國一半的貨運卡車能夠用甲醇代替汽柴油,不但可以大大降低環境污染,而且每年可以減少石油進口1.25億噸,減碳2.15億噸。
通過綠色甲醇,可以在能源領域實現智慧管理、智慧利用,符合全球能源發展方向。杭州亞運選擇零碳甲醇作為主火炬燃料,是對綠色新能源的科學探索與生動實踐。以杭州亞運為契機,零碳甲醇點燃了亞運主火炬,也點燃了中國能源多樣化戰略的“新燈塔”。
(來源:中國能源報)
【主持者言】
在今年的杭州亞運會上,點燃主火炬的燃料選擇了零碳甲醇,這是一種高效、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它不僅低碳環保,還具有安全、可靠的特點,適用于各種氣候條件下。從液化石油氣、人工煤氣、天然氣、氫氣到甲醇,火炬燃料應用隨著時代不斷變遷,代表著城市燃氣未來發展的方向,這次的零碳甲醇來自全球首個大型綠色低碳甲醇工廠,這意味著碳中和的實現路徑邁出了一大步。
零碳甲醇的點火儀式不僅點燃了亞運會主火炬,更點燃了我們對綠色新能源和可持續發展的信心。這次“開在家門口的”杭州亞運會不僅僅是一場空前盛大的體育盛事,更是一次向世界展示我們如何在體育和環保之間取得完美的平衡!
香港海上LNG接收站開幕 助力香港實現碳中和
9月21日,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電力”)和香港電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電燈”)舉行香港海上LNG接收站開幕典禮。據了解,接收站啟用之后,香港將增加一個天然氣來源,幫助提升發電燃料供應穩定性,支持香港邁向碳中和。位于香港索罟群島以東、由中華電力和香港電燈共同發展及興建的香港海上LNG接收站于2020年動工興建,采用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技術,是香港首個同類設施。LNG儲存容量達26.3萬立方米的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船“紫荊精神號”長期停泊在接收站,用于接收、儲存及將LNG再氣化。接收站設有兩條海底輸氣管道,分別將天然氣輸送到中華電力龍鼓灘發電廠及香港電燈南丫發電廠。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表示,當日開幕的天然氣接收站,是香港首項同類型設施,亦是支持香港邁向碳中和的重要基建。這個接收站令香港供氣更多元化、更有保障,亦確保發電這個香港最大的碳排放來源,得以減少排放。特區政府會繼續通過發展多元的能源組合,加強與鄰近區域合作,進一步提升能源供應穩定。中華電力控股主席米高嘉道理發言說,作為香港首個海上LNG接收站,這個設施對支持香港能源轉型,實現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海上LNG接收站是中華電力和香港電燈引以為傲的合作項目,能進一步促進香港能源業的發展。據了解,海上LNG接收站的啟用,讓中華電力和香港電燈可以直接通過船運從世界各地引入LNG,提供另一個長遠供氣來源以應付香港的發電燃料需要。
(來源:煤氣與熱力)
【主持者言】
當前,香港使用的天然氣由三條海底管道從內地輸送至港,天然氣發電占比已升至約50%,未來香港還將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以實現持續減排目標。海上LNG接收站的開幕,代表著香港在可持續能源和碳中和方面取得的一項重要進展,使香港的供氣更加多元化、更有保障性,有助于減少發電排放,對助力香港實現碳中和目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海上LNG接收站是新生事物,接收站一般都建在沿海港口,而浙江省建造LNG接收站的沿海港口資源稀缺,這也將是未來拓展浙江LNG接收站可建資源的一個新方向。
“川氣出川”再添新通道 國家管網集團川氣東送二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正式開工
9月15日,我國“十四五”重大能源基礎設施工程——國家管網集團川氣東送二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正式開工。建成后,每年將為沿線地區輸送天然氣超200億立方米,進一步促進中西部和東部沿海地區區域協調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該工程是實現我國天然氣管網“五縱五橫”新格局的關鍵一步,也是川渝地區千億立方米大氣田和百億立方米儲氣庫的戰略輸送通道。據了解,該管道全長4269公里,包括1條干線、多條支干線,途經四川、重慶、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八省市,與川氣東送一線、西氣東輸管道系統、蘇皖管道聯通,串接起西南氣區、沿海LNG資源和中東部市場,在我國內陸腹地構筑起又一條東西走向的能源大動脈。
川氣東送二線全線按照川渝鄂段、鄂豫贛皖浙閩段分期核準建設。此次率先開工建設的川渝鄂段由1條干線及12條支干線組成,全長1576公里,途經四川、重慶、湖北3省市。
在川氣東送二線建設過程中,國家管網集團將全面推廣山區全自動焊技術,通過柔性內焊機和加長熱煨彎管技術應用,實現直管—熱煨彎管全自動焊接。全面推廣站場橇裝化、模塊化建設,推動集約化采購與機械化施工,大幅提升工藝裝置集成度。開展管理標準化、行為標準化、作業標準化、環境標準化和智能工地建設,實現工程建設全過程受控,提升管道本質安全水平。同時,國家管網集團加強建設全過程生態保護,通過優化路徑,縮窄施工作業帶,減少樹木砍伐,在環保高敏感區域采取隧道、盾構等穿越技術,實現綠色施工。
項目建成后,川氣東送管道系統年輸送能力將增加至350億立方米,每年增輸的200億立方米與用煤相比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2926萬噸、二氧化硫63.9萬噸、氮氧化物18.64萬噸、粉塵1451萬噸。推動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提高0.3個百分點以上,對于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升管道沿線清潔能源供應能力,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煤氣與熱力)
【主持者言】
川氣東送二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是“十四五”時期的一項關鍵項目,是我國天然氣管網“五縱五橫”新格局的關鍵一環,也是川渝地區千億立方米大氣田和百億立方米儲氣庫的重要輸送通道,連接了西南氣區、沿海LNG資源和中東部市場,構建了一條重要的能源輸送通道。這不僅有助于提供更多清潔能源,還將促進中西部和東部沿海地區的協調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實現高質量發展。
川二線是杭燃富陽燃氣電廠項目的氣源,川二線的建成與富陽燃氣電廠的臨時供氣方案、高壓供氣路由、投運時間緊密相關。杭燃集團高度關注川二線何時建成、投運,如果富陽燃氣電廠能早日用上川二線,將有助于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塵等排放,推動天然氣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提高,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
智能巡檢機器人在遼寧大連LNG順利投入運行
7月17日,經過近2個月的試運測試,大連LNG接收站輪式智能巡檢機器人順利投入運行,這是大連LNG接收站繼槽車智能掛軌機器人后,對智能巡檢的又一次成功實踐,成為接收站安全運行的最新保障利器,為LNG管理公司推進接收站巡檢關鍵技術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向智慧場站建設目標邁進了堅實一步。
多年來,大連LNG堅持以集團公司數智化建設為引領,以智能平臺建設為先導,以巡檢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堅持示范引領、分步建設、統籌推進智能化建設,加快提升站場各信息系統智能化的作業能力,通過減人、降耗、提效,實現站場生產安全平穩。依托集團公司科研課題,深入開展LNG接收站巡檢關鍵技術研究,在充分調研石油化工行業、電力行業以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上,成功引進了輪式智能巡檢機器人技術,成為保障接收站安全運行的有效技術支撐。
大連LNG接收站輪式智能巡檢機器人的主要部件包括:車體、驅動電機、控制箱、SLAM三維激光雷達、360°高清攝像頭、紅外熱成像儀鏡頭、LED照明燈、甲烷氣體探頭、溫度/濕度探頭、應急對講揚聲器等。機器人應用于LNG接收站增壓冷凝區的巡檢中,代替巡檢人員對設備、閥門、就地表計、管線狀態及環境進行巡檢,能夠有效的減輕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降低巡檢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升巡檢質量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升LNG接收站的本質安全水平。
(來源:城市燃氣)
【主持者言】
隨著燃氣管網建設加快,供應能力不斷強,當前浙江省燃氣管網已形成了站點多、管網密布的局面。近年來,燃氣行業發展迅速,LNG接收站作為國民經濟發展、能源大動脈和人民生活保障的資源,具有發展生命線的重要地位。該智能巡檢機器人能自主巡檢并實時感知,搭載多種探測模塊,實現燃氣管線全覆蓋、實時監測環境異常,替代人力完成巡檢任務,這也是杭燃集團未來科技研究、加強對城市燃氣的管理,防范事故于未然的重要方向!
服務守亞運 老將展風采 潮起亞細亞
秋分時節迎客至,潮涌錢塘共此時。9月23日中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子賓館舉行宴會,歡迎來華出席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在這盛宴的背后,有我們“舍小家,為大家”的燃氣幕后英雄,盡管已進入亞運服務24小時封閉式保障管理數日,他們始終恪盡職守、以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默默守護燃氣安全、平穩運行。
他們是西子賓館保障組,以曾有過“G20”保障經驗的客戶經理管松華為帶隊組長,協同工程公司搶修、燃氣報警廠家、調壓廠家人員共計4人,共同承擔亞運會期間西子賓館的燃氣保障工作。他們都是經驗豐富、身經百戰的“老將”,在壓力面前當千斤頂,把責任抗在肩上,憑借杭燃力量勇往直前。他們每日仔細做好西子賓館燃氣管線和設備設施的安全檢查工作,日日排查,日日復盤,確保無盲區、無死角、無漏洞。以完全準備應對萬一可能,以萬全之策確保萬無一失,成功在今天的國宴保障中交出屬于燃氣人的一張滿意的答卷。
亞運遇秋分,帶著收獲的喜悅,讓我們一起用藍色火焰為亞運喝彩,在亞運保障的主戰場上唱響屬于燃氣人的聲音,為我們的幕后工作者點贊!
(來源:杭州市燃氣集團)
【主持者言】
亞運盛會,薈萃杭城。在杭州2023亞運會即將召開之際,杭燃集團致力于保障亞運的各項服務之中。杭燃集團全體員工深刻貫徹“安全保障再提升,賽事服務保障更高效,輿情監控更敏銳,重點部位監管更嚴密”,強調“信心再充足、精神再振奮”的亞運宣貫精神。燃氣保障人員日夜奮戰在一線,排查用戶側燃氣管線和設施設備的隱患風險,確保亞運駐點保障工作萬無一失。
“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杭燃集團眾志成誠、凝心聚力,以飽滿干勁和辛勤汗水護航亞運,堅決打贏亞運攻堅戰,為護航平安亞運貢獻自己的力量!
評論主持:楊君、姚崢祎
| |
杭州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天目山路30號 網址:http://www.hzgas.com.cn/ |
|